>>> 2005年第5期

天使的雕像在哪里

作者:[美]芭布拉.珊德.笛米特




  埃文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文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平常女儿们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读书,所以埃文思决定为她们写一本书。他想这该是最好的礼物。
  埃文思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有一天,他忽然看见母亲独自一人坐在房里垂泪。他问母亲为什么哭,母亲说:“今天是苏的生日。”埃文思知道自己曾有一个未出世就离开他们的妹妹。正是从那一刻起,埃文思理解了失去孩子的母亲心中的伤痛。
  关于苏的话题家里再也没有谈起过,埃文思不知道父亲对那个未出生就死亡的女儿有没有伤心过,因为他从未表现出什么。
  25年后,埃文思那从未见过的妹妹再一次走进他的脑海。在埃文思看来,她似乎希望向人们展现为人父母的两种悲剧:一种是由于死亡而突然失去孩子;另一种则是由于自己的忽视而慢慢地失去他们。
  在写作中,埃文思一直努力寻找着一个形象来寄托母亲深切的爱。这次又是童年的回忆帮助了他。孩提时代,埃文思常常跑到附近的一个公墓去玩,总会看见一位夫人在一块墓碑前哭泣。在墓碑上立着一个小天使的雕像。墓碑上那幼弱的天使形象和这位母亲令人辛酸的泪深深地打动了埃文思。他立刻将这个天使的形象加入文章。
  书完成了,埃文思给它取名为《圣诞盒子》。他首先将它送给了母亲。在书的扉页上埃文思写道:“献给苏。”他对母亲说:“这是她让我送给您的。”母亲紧紧地抱住了儿子。书也同样深受女儿的喜欢,当埃文思读给她们听时,两个小家伙简直听入迷了。很快,《圣诞盒子》就在朋友们当中传开了,后来竟有一些陌生人也打电话来与埃文思谈论这本书。之后,便有书商与他联系请求出版此书。
  在众人的期待中,埃文思决定将书稿公开发行。很快,更多的读者接受了它。1993年,《圣诞盒子》再版80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纽约的一些出版巨头也慕名前来订购。
  埃文思的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埃文思也定期搞一些签名售书活动。有一次,一位满眼忧愁的老夫人走上前来:“我只想在那天使前献一枝花。”她喃喃地带着无限的失望离开了。
  埃文思停了下来,默默地看着她渐渐远去。他能读懂那满脸的痛楚。事实上,他签名售出每一本书时,都能看到与之相同的表情。他们总会与他谈起他们那些失去的孩子们。他们总是说《圣诞盒子》给了他们一些安慰,而天使雕像一节则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在与一些销售员们闲聊时,埃文思谈到了这件事。谁知她们竟然都说:“我们也接到很多电话询问那天使在哪儿。”
  现在埃文思自己也想知道那尊雕像在哪里,他去问一些老邻居,但在公墓里他们只找到一些雕像的残骸。时间毕竟已过去太久了。
  对于埃文思来说,这尊雕像曾经只是一个富有煽动性的文学形象,而现在,埃文思知道它不仅仅只存在于他的书中,它已化作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在人们的心中,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安慰。埃文思知道应该为他们实现它,重立一尊天使雕像。
  埃文思将这想法告诉了母亲。她激动极了。
  带着母亲和无数人的期望,埃文思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天使。1994年9月,埃文思遇见奥塞·富兰克林,一位雕塑家。他也失去了一个孩子,所以他很快答应了埃文思的请求。
  埃文思描述了他所想像的天使的形象,并希望能在12月份圣诞节前完成雕像。富兰克林说:“石头雕像花费时间太长,青铜的则要短一些,但也要近一年的时间。”埃文思再三恳求,富兰克林最终答应会按埃文思的要求如期完工。
  富兰克林没有食言,在他的儿子和另一位雕塑家的帮助下,夜以继日地工作。而埃文思此时也和牧师交涉好摆放雕像的位置。临近12月,一尊青铜天使雕像终于落座盐湖城。
  1994年12月6日晚,大约有400人顶风冒雨来到了盐湖城的公墓。他们撑着伞,手持着蜡烛,烛光在黑暗中摇曳。教堂的牧师站在雕像旁向人们布道,但没人听他说什么,众人的目光齐齐地落在那尊天使雕像上。她的个头比一般小孩稍大些。底座是花岗岩的,双手向前伸出,脸仰天而望,右边的翅膀上刻着“希望”二字。
  一群唱诗班的孩子唱起了颂歌。埃文思的母亲捧着一束洁白的玫瑰走近雕像。她双膝脆倒。烛光映照在天使的脸上,而天使则回应以那安详的青铜色的光芒,在黑夜中将众人照得通亮。母亲轻轻地将玫瑰放在雕像下。埃文思满含热泪地看着母亲,紧紧地搂住母亲。母亲看着埃文思轻柔地说道:“我们总算给苏找到了一个新家。”
  在唱诗班孩子们甜美、稚嫩的歌声中,众人纷纷走上前献上鲜花,有的父母还将孩子们生前最喜爱的东西也放在了雕像前。
  埃文思静静地站着看着雕像那双伸出的手。他让富兰克林把雕像做成这种向前伸手的姿势本意在请求获得生命。可当他看见这些被烛光映照的脸时他明白了,与其说天使乞求安慰,不如说是天使安慰了大家。他似乎在向每一个人说:“来吧!放下你们所有的担子吧!”
  埃文思环顾人群,不经意间看见母亲身旁站着一个苍老而熟悉的身影,是父亲。父亲紧紧搂住母亲。作为儿子,埃文思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泪水在他那苍老的脸上蜿蜒而下,点点滴滴落在雕像下堆满地上的玫瑰丛中。他挽着母亲绕着雕像缓步而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