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最有价值的一课

作者:成 名




  曼多拉大学,2000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我环视着有300个座位的讲演大厅。今天,我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又进了学校。从我上次离开学校时算起,29年过去了,一切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男女学生穿着休闲的牛仔裤和T恤,我们那时穿的西裤和熨烫过的裙装都已罕见。许多学生带着手机。我选了一个中间的座位坐下来,打算混迹于学生群中,但是,我能骗得了谁呢?
  在去教室的路上,一个学生向我问路。“对不起,”我只好说,“我也是刚来的。”
  “啊,我以为您是一位教授。”她说着走开了。
  现在,环视着周围年轻的、光洁的面孔,我觉得自己仿佛年事已高。在那间教室里,学生的年龄好像没有超过25岁的,更不用说超过40岁了。
  讲演大厅的灯光暗了下来,一位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教授走上了讲台,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人文学101”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这门课将分为4个部分:历史、艺术、音乐和文学,”她说,“在每一部分学完以后,我们要进行讨论。”
  教授开始点名。我把头低下来,知道当我的名字被点到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惊异的目光。
  “玛丽莲·斯图比。”
  “到!”我应道,真想从自己座位上消失。要是这些孩子知道,我是多么珍惜这个上大学的机会就好了,也许在他们眼里,上大学只是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的事。
  多年前,从我们结婚起,我就开始打工挣钱,供丈夫乔读大学。我们的计划是:他大学毕业后,再由他挣钱供我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后来我们的女儿出生了,接着又有4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直到现在,当最小的两个女儿也都上了大学,也有钱支付我上大学的学费了,我才又回到课堂,来圆我渴望已久的大学梦。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
  班上还有其他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吗?我看到:有的学生在给朋友发电子邮件,有的在电脑上玩游戏。教授讲到了美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从民间故事到数据库等等。其他学生都用自己的电脑做着笔记,而我挣扎着,努力用笔在旧式活页本子上写着。
  “现在,我请你们分成小组,写下你们知道的、记得的、有着历史意义的照片,越多越好。”教授说。
  好像我还不够尴尬似的,我想。我极不情愿地和我那一排的学生坐在了一起。他们说出的有着历史意义的照片都是近十来年发生的事。“那张肯尼迪总统遇刺时,他夫人坐在轿车里的照片如何?”我小心地与同学交谈一句。
  后来,我们发现的照片比别的小组多得多。一个叫曼迪的学生在我耳边悄悄说:“咱们组有一个年长的学生真不赖。”
  我知道她这是在称赞我,但是她的话却更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确实,我和这些学生之间又有多少共同之处呢?他们年纪轻轻、无忧无虑、前途无量。对他们来说,这门“人文学101”课只不过是学习其他课程必修的基础课,而对我来说,却是圆那个一辈子的梦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每次我和班上的同学见面,都让我感觉到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他们所谈论的都是周末的娱乐安排。他们什么时候真正在学习呢?我从两个金发碧眼的姑娘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好像她们周末的所有时间都在泡酒吧。曼迪则常常是边吃着零食边跑进讲演大厅。有时在课堂上,我还发现个别学生在打瞌睡。当教授提问,下面没有人回答时,我常为我们班感到难为情,所以我常常带头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我独来独往。
  当然,下课后,看到大堆学生在一起嬉笑打闹,我真羡慕他们。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去。这些孩子对于现实生活了解多少?对于家庭责任又懂得多少呢?对他们来说,大学生活,只不过是一次由老爸老妈埋单的长期的朋友聚会罢了。
  期中考试的那一天,我比平时早到学校。我正在自己的车里温习笔记,听见有人敲车窗。“嗨!曼迪。”我说着摇下了车窗玻璃。
  “嗨!玛丽莲!我估计是你的车。我们几个同学要到麦当劳餐厅去,顺便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把笔记再复习一遍,想和我们一起去吗?”
  “谢谢!我就不去了。”我不愿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闲聊上。她也许只是礼节性地邀请一下。
  “如果你没带钱,我请客。”她说,“我昨天才领了工资。”
  我抬起头来望着她,很吃惊:“你在工作?还全日制地上学?”
  “是呀!”
  也许曼迪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贪玩。在麦当劳餐厅,我了解到曼迪的家境并不富裕。最近,她父母刚倾其所有,好不容易为她姐姐办了婚事。所以,她下午到医院做护工,挣钱补贴家用。“那就是你常看见我在课堂上吃东西的原因,真的没时间吃饭。”她接着补充道。
  “你又工作又学习,怎么忙得过来?”想到自己把每一天的傍晚都用在了学习上,我问她。
  “啊,实际上不是那么难的。好多学生都这样,边工作,边学习。我们班上有一个男生,他父亲去年去世了,他虽然有奖学金,但是,他还是兼了两份工作,这样他可以给母亲寄钱回去,补贴家用。”
  很快,其他学生到了,我们开始复习功课。我们讨论着爵士乐、印象派、惠特曼。“我从没有试图从那个角度来理解过这首诗歌,新颖。”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想着,“别说,这些孩子还真的很用功。”我们忠实地把所有内容都温习了一遍。“祝你们好运!”我们向考试的教室走去,我对他们喊道,我真诚地祝愿他们。这些孩子再也用不着像我一样要等上30年才能进大学,但是大学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同样珍贵,同样重要。
  一周后,曼迪和我对着考试的答案,我得了A+,她得了个B。“要是我兼了一份工作的话,就不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对曼迪说。
  “哎,还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儿呢!看那边!”她说,指着我们后面一排,那两个似乎整天生活在酒吧里的金发碧眼的女孩子,正骄傲地展示着她们的“A+”。
  “她们俩都在奥玛丽酒吧当服务员,”曼迪告诉我,“她们不得不把摊开的书藏在柜台下边,没有顾客的时候,她们就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温习功课。”
  我笑了。我误解了我可爱的学弟学妹。我想起了一句谚语:“想学,必得先乐于被人教诲。”有时,教诲会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可爱的同学在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表面下,不但刻苦地学习着,努力地工作着,对自己负责,同时还承担着对家庭、对父母和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我终于意识到,我和学弟学妹之间原来有着超出了我想像的许多共同之处。
  这才是我在“人文学101”课上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