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妙趣横生的一字文

作者:绍 林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了出来。
  
  一字社论
  
  1986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
  
  一字评价
  
  享有京剧界“通天教主”美誉的王瑶卿先生,曾对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有过“一字评”:梅兰芳的“像”,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
  
  一字评论
  
  1942年秋,著名作家老舍在四川青城山与碧野见面时,只用一个字“翠!”概括了“青城天下幽”的特色,实乃点睛妙笔。
  
  一字判词
  
  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而公婆及邻居加以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上状子:“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寥寥数语,述说了改嫁理由。县官接状核实后,挥笔写下只有一个字的判决书:“嫁。”
  
  一字电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商定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半岛登陆。当英国首相丘吉尔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后,罗斯福立即回电一个字:“妙!”
  
  一字回信
  
  一个爱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真的只有一个字:“谢!”
  
  一字家书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向他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练,只有一个字:“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妙:“0!”他认为儿子既己自立,就不应该再依赖父亲,可见赵树理教子之严。
  
  一字复函
  
  1944年12月22日,在巴斯托尼这个战略要点,负隅顽抗的德军第47装甲军被美军101空降师包围,德军卢特维茨军长写信给美军麦克奥利夫师长,要求投降。美军师长立即写了复信,信中只有一个字:“呸!”充分表达了这位美国将军对法西斯的厌恶和蔑视。
  
  一字座右铭
  
  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小刀在书桌面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早”。无独有偶,著名画家李可染年轻时学画,曾写了一个“王”字作为座右铭。“王”与“亡”同音,其意是学不好画毋宁死。
  一字嫁妆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从京城捎回一个箱子。喜事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大字::“勤。”新婚夫妇领会了父亲的用意,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他们治家的座右铭。
  (盛荣强荐自《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