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打破对维生素的盲目崇拜

作者:虹 浦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科学家丰克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着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美国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科学家戴维·琼斯近日告诫美国公众,应彻底改变对维生素的盲目崇拜,维生素绝非多多益善。盲目服用维生素非但不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反而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为有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过高,会使人平衡营养的机能发生紊乱。如果饮食正常,没有偏食等不良习惯,额外补充维生素完全没有必要。
  据最新统计,45%的英国家庭经常购买维生素制剂,约有70%的美国人服用各种营养补品,这些人服用的营养补品主要是维生素;中国也有27%的家庭经常服用各种营养补品,维生素占其中的63%。无论是蜂王浆、西洋参、还是当下的卵磷脂,无一例外地都强调富含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不仅造成人们对维生素的错误认识,而且这些误导宣传相当普及。
  当然,不是所有进补维生素制剂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有些老年人因为从食物中吸收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因此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还有一些很少做户外活动的人,由于长期阳光照射不足,也需要补充一点维生素D。一般健康人完全不需要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服用多种维生素可以弥补饮食中的营养不足,科学家奉劝这些人,千万不要用维生素来取代正常饮食,特别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科学家说,目前他们关心的不是维生素缺乏,而是维生素过量。例如维生素A,按医生推荐的剂量服用似乎问题不大,但是这种剂量与能够导致不良后果的剂量之间相差很小,稍不留意超过剂量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果一个人每天正常进食,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这时人体内维生素A含量就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维生素A就可能危害健康。市面上出售的多种维生素制剂,其中有些成分已接近危险剂量。
  例如维生素C超过4克/天(大约相当于每天吃半瓶维生素C)会引起尿路结石;?茁-胡萝卜素超过50毫克/天(大约相当于每天吃10个胶囊)可能会造成皮肤黄染。此外,维生素E的超量服用现象也很普遍。这类维生素可以在人体的肝脏内储存较长的时间,所以长期大量服用这些维生素会把有益的营养补充变成有害的毒物。
  服用过多的维生素A会使人产生掉头发、恶心、呕吐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样,服用太多的维生素E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如果服用者是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的还有降血脂等使血液黏稠度降低的药物,将会导致内出血。此外,维生素K还有一些反作用,比如造成血凝结。如果服用降血脂药的人同时服用维生素K,就会互相抵消药的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族,如维生素B和C相对来讲比较安全。但是,大剂量服用这类维生素仍可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当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6时,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不正常的兴奋症状。尽管维生素B3常被用来治疗高血压,但如果患者还患有心脏病,服用维生素B3则需要谨慎,因为它对治疗心脏病不利。
  过去有人认为,服用维生素C和E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心绞痛,但大量科学实验证明没有这种效果。正好相反,服用维生素E还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对于一般人来说完全不需要补充这两种维生素。
  海鲜+维生素C=砒霜,这并不是骇人听闻的公式。据报道,在台湾,有一位女士突然无缘无故地七孔流血暴毙!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砒霜中毒而亡。医学教授被邀协助破案。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提取物,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他杀”!大家莫名其妙,那砒霜从何而来呢?
  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生素C,这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也没问题,她的家人吃了都没事,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里!也就是: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人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砷酸酐转变为有毒的亚砷酸酐,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
  这就像菠菜不能跟豆腐一起煮,柿子不能一次吃5个以上一样,维生素C也不能和大量的虾同吃。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还认为,维生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没有预防作用,而且对骨质疏松症和白内障也没有预防作用。因此,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告诫那些喜欢吃维生素的人:“买维生素是花冤枉钱,不如去买水果和蔬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