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智慧与激情让教育光彩夺目

作者:张万祥




  张万祥老师是天津的一位退休教师,德育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多本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他在“教育在线”张贴的“教育精妙小语拾萃”系列帖子,是他从自己近两年间阅读的大量教育报刊文章中摘录的精炼、精妙文句的汇总。它让老师们在省时省力中,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受到许多教师的喜爱。受《教师博览》之约,张老师现将这些文句进一步整理、归类,《教师博览》从本期开始连载。
  
  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2004年第6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虽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中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
  (2003年12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惟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成,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自己的阳光。
  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临危难,从容不迫;做人做事,从容自若。凡事往宽处想,越想越宽广;凡事往明处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
  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面对伤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砺;面对欺骗,感激它是智慧的增进;面对绊倒,感激它是双腿的强化……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智者凡事奉献。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奉献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真正的快乐,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奉献的生命是不朽的,即使肉体的生命消失了,奉献精神依然长存,这是真正的智者。
  智者以积极的心态为友,智者把苦难当成人生的经验积累,智者殚精竭虑地奉献有价值的人生。智者常乐。
  (2004年6月25日《今晚报》袁中栋文)
  
  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2003年11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激情的力量
  
  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2004年第21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