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给电脑打个“补丁”

作者:林青青




  随着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词汇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不久前,一位“菜鸟”问笔者:“听人说得给电脑打补丁,这是怎么回事呀?”是呵,电脑又不是衣服,怎么扯上了“补丁”?但此“补丁”非彼补丁,恰如电脑病毒之于生物意义上的病毒,完全是两码事。
  计算机领域的补丁,是电脑程序,它既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程序,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程序的一个怪胎。简言之,作为程序的补丁,主要基于程序的漏洞,而程序的漏洞又是人的思维的漏洞的必然反映,是遗憾,更是无奈。
  我们知道,程序设计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简单的程序倒也罢了,复杂一些的程序,程序员要做的工作就非常的庞杂了。至于更复杂的程序,或操作系统那样的“特大”程序,就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了,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非圣贤,哪有不出错的?何况是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于是,思维的漏洞体现在程序设计中就成了程序的漏洞。程序有漏洞,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问题。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程序上的漏洞又会给网络黑客以可乘之机。
  给电脑打“补丁”,其实就是安装补丁程序,借此改正软件设计中的错误,堵住程序漏洞。电脑程序越复杂,漏洞往往越多,正如一部长篇巨著,出现的语法、文字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往往会远远多于一篇短文。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微软公布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及相关的补丁程序。
  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用户并不了解补丁程序是怎么一回事,也有一些用户虽然对此有所了解,但由于懒惰或疏忽大意,也没能及时去打“补丁”,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破坏者,利用微软公布的漏洞兴风作浪。例如,2003年7月下旬,微软公布了其Windows操作系统中广泛存在着RPC漏洞及补丁程序。结果,仅仅二十多天之后,针对这一漏洞的病毒,就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很快,全球就有二十多万台电脑被感染。所以有人说,微软的好心带来恶果。不过,也说明,对微软将“漏洞”和“补丁”的“公之于众”,倒是那些黑客更关注漏洞,而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却不关心补丁!
  计算机补丁,除了专门堵漏洞的,还有一些具有其它功能的补丁,如汉化补丁、游戏补丁、增强型补丁,等等。
  (陈昌喜摘自2004年11月18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