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作者:龙 飞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4月,他的论文《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这年6月,长女明珉出生。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在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婴儿突然发起高烧,但当时没有条件治疗。回国后再去求医,才得知孩子患的是脑膜炎,因未能及时医治,已留下后遗症,可怜的小女儿从此落下终身残疾。这令年轻的父母深感痛心和内疚。
  1923年9月,张彭春受清华学堂之聘任清华教务长(三年后辞职回南开)。同年11月,他的次女在天津诞生。女婴健康可爱,让张彭春夫妇欣喜万分。他们对这个新的小生命百般呵护,并要给她起一个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张彭春一向崇拜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喜爱他的诗歌。因泰戈尔著有诗集《新月集》,所以张彭春给女儿取名“新月”。
  这一时期,张彭春正在北京同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滢)等朋友筹备组织文学社,社名尚未确定。他便把“新月”二字推荐给朋友们,大家欣然接受,于是就产生了“新月社”。1927年“新月社”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作为出版“新月社”成员作品的一个基地。1928年又在上海出版《新月》月刊,直至1933年停刊。在我国文坛上名噪一时的“新月派”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今天已经81岁的张新月女士,现定居美国加州圣河西市,退休前一直在美国高校任教。1992年,为纪念张彭春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她在整理、撰写《张彭春年表》时,讲到自己的名字由来,以及“新月社”的命名由来,并强调指出:“外传先有‘新月社’,不确。”
  (陈昌喜荐自2004年8月25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