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园丁的职责

作者:陈静静




  中午刚到学校,班长就急匆匆地敲开校长室的门,朝我叫道:“陈老师,不好了。小荣今天又打架了,和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听说只是为了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儿。”“什么?又是他?”想起以往和小荣一次又一次记忆犹新的促膝长谈,想起过去对小荣一回又一回无法忘怀的苦口婆心,我的心凉了半截。许多曾经有过的希望和不知名的冲动此刻全都烟消云散。
  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发呆,甚至忘记了要去处理发生的—切。我努力搜索着脑海里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小荣也有闪光点,也有好的一面。然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徒劳:跟人打架、成绩差得离谱、懒得出奇、脾气暴躁……这家伙一箩筐的缺点充斥了我脑子里所有能够容纳的空间,就连一丝的地儿都没留下。令人窒息的感觉越来越浓,我走出了办公室,试图放松一下自己极度郁闷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校门口。深深吸口气,居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从远处袭了过来。一路寻觅,我竟在一片本是“光板地”的花池里瞅见了一大丛一大丛的菊花,心境一下子舒展了许多。咦,这儿本不是一块空地吗?怎么会多出了这道鲜活的美景呢?校工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这儿本来没有花儿,也没有任何东西,就是有,也只是一些杂草而已。孩子们放学时都会不自觉地走到上面,次数多了,也就成了一毛不生的光板地了。现在好了,种上菊花有一个星期了,我没有看到一个孩子走到上面去。”
  这可能吗?以前学校三令五申不知说了多少回———不许任何人走到花池里。可一直都是有令不行,眼见着一块块的空地变成了光板地和杂草地。“在空地里种上花”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就连校纪校规也无法与之相比吗?真的如此吗?一个孩子用肯定解释了我的怀疑:“这么美的花儿谁愿意去踩它呢?以前我们经常走在这块花池里,甚至在里面打打闹闹,那全是因为这里只有草。”
  简简单单的一席话,令我浮想联翩。还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是呀,孩子就是孩子,学生就是学生。即使他们的心灵深处是块空地,抑或根本就只是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杂草,做教师的也不应该放弃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花儿从何而来,草儿何人能灭,唯有教师也。这也便成了教师最最能够说服自己不断努力和为了这个努力付出艰辛劳动的不竭之源。
  霎时间,我似乎懂得了为什么称老师为园丁的道理,也似乎听到了一个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声音:小荣,我不能放弃你。我要在你荒凉的心灵深处种上纯洁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