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一个新的教师成长平台

作者:唐 河




  当今时代,论及对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影响最大的事物,当首推网络。截止到今年七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8700万,占世界第二位,且这个数字每日还在不断刷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娱乐活动,已经和网络密不可分地水乳交融在一块了。
  教育领域也是网络生长的一块沃土。随着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有力度地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网络也日益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网络是一个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网络是一个平等的讨论争鸣园地,网络是一所可以随时进出的进修学校……对广大教师而言,网络,无疑是能使他们很好地提升自我的一件利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今后网络的普及,将会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教师博览》今年开展了“网络伴我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
  与《教师博览》历年开展的主题征文不同,今年的征文,虽然对象与往年一样,但参与人员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一仅限于教师队伍中那些已经上网的人员。正如任何新事物的推广应用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一样,网络在广大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普及推广,会受到经费、设备、观念等诸多因素、条件的限制。从这方面来看,这次征文,也是在为那些目前还没有使用网络的学校和老师进行一次观念上的熏陶和鼓动。这,可谓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另一个初衷。
  而这一初衷,需要靠一大批已经从网络中受益的老师们的“现身说法”来实现。可以这样说,让那些已经从网络中深深受益的老师们来“现身说法”,是我们这次征文的最初目的。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们的稿件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老师们借助网络成长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许多是青年教师,也有不少中年甚至是退休教师。他们的成长各具特点,他们的故事也各有特色。
  平和的《从新手到版主》、许丽的《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反映了两位生于70年代的青年教师在网络上迅速成长的故事。张向阳和黄行福,是“教育在线”上两位著名人物。张老师原是江苏盐城的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因受“教育在线”和朱永新老师的影响而发愤图强,创造了上网两年发表教育文章近百篇的“奇迹”,本人也从苏北农村走向了苏州。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学习、交流、写作,其人生视野、境界和追求以及生活目标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变。而黄行福老师,则是一位至今仍然坚守在农村普通中学的普通教师,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他将自己与外面的世界、与教育论坛和众多教师网友联系了起来。长期以来,他身居乡村,专情教育,用心感悟着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深情体察农村的状况和农民的苦乐,写下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内容不仅涉及教育,也触及到农村生活的其他方面。在20多年的乡村从教生涯中,黄老师有过许多改行或走出乡村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乡村学校,因为他对那儿充满了感情。黄老师至今仍然采用拨号方式上网,上网费用高达每小时5元,且拨通号码后往往要等待近半个小时才能登录上去。黄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情怀、一种虔诚。
  网络是一种承载了多种功能的工具,这种工具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目的。正因如此,国家才制定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许多教师开始上网,是冲着网络的“游戏”和“聊天”功能而来的,慢慢地,才将网络用于自己的成长提高上。冷文凤老师的《心灵的“木马”防火墙》一文,真实地记载了这类老师的心路历程。而洪劬颉老师的《一路从网路的穿梭中走来》一文,则很好地反映了一位对网络和电脑有很深刻的了解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既重视电脑网络却又对其作用和弊端有清醒的认识的态度。《激情在网络中燃烧》《猫猫教我做课件》《我的网络研究生活》等文章,则生动记述了作者们利用网络开展并促进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典型事例。
  在许多作者的文章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教育在线”和朱永新老师。确实,作为中国目前影响巨大的教育网站,朱老师创办的这个网络世界成了许多教师成长的极好园地,“教育在线”也因为它对教师们的影响而深受许多教师网民的喜爱。在此,我们与全国众多的教师网友们一道,向朱老师和“教育在线”表达深深的敬意和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