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常见词语中的几个为什么

作者:刘学明




  贺人迁居为何称“乔迁”《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乔迁”本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人们就借用这一词语贺人迁居。
  岳父为什么称“泰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大典完成后,照例要为官员们加官进爵,一般是三公以下的官员提升一级。郑镒是张说的女婿,官阶为九品,这次却一下子被提升为五品官,穿上了绯色官服,喜气洋洋地赶去参加庆功大宴。唐玄宗觉得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郑镒一时回答不上来。唐玄宗身边有个很爱说笑的大臣黄幡绰接过话头说:“这是泰山的作用啊!”后来,人们就用“泰山”作为岳父的别称。
  大错为何“铸成”“铸成大错”这个成语典出《资治通鉴》:唐末有位名叫罗绍威的大官,他对镇守魏博的田承嗣非常不满,因为田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于是罗便请朱全忠的军队将其消灭。谁知朱却乘机在魏博长驻,还不停地向罗要这要那,罗的储粮和物资很快耗尽,兵力渐渐衰弱下来。罗绍威为此十分后悔,他对人说:“收集起我所管辖的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铸造不出这样的大错!”错是古代的锉刀,用铁铸成。这里的“错”是双关语,既指锉刀的锉,又指错误的错。后来人们便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铸成大错”,比喻做了大错事,后悔莫及。
  在先为何称“先河”典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在远古时代,帝王们都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主要是江、河、大海,因为那时自然界对人类的生存威胁最大的就是洪水。祭祀时最先祭拜的是黄河,因为古人认为黄河是大海的本源。后来人们便把最先出现的事物称为“先河”。
  “万贯”何以“腰缠”“腰缠万贯”形容极其富有。贯,钱贯,过去穿铜钱用的绳索,每一千文为一贯。钱财为何要“腰缠”呢?原来,宋代以前商贾游人出远门,银两都是肩背手提,既不方便,又招人耳目。到宋代,人们便根据需要把银子打成长短不等的腰带,短的至少绕一圈,长的几圈甚至十几圈,缠在腰上,外面再用布条束住。使用时,从腰里取下一段来过秤,颇为方便。当然,腰缠万贯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夸张。
  “烂醉”为什么会“如泥”“烂醉如泥”的“泥”是一种虫的名字。《五色线》:“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康熙字典》:“泥,虫名,出东海,得水则活,无水则如泥。”由此看来,“烂醉如泥”的意思是酒醉得像“泥虫”,而不是像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