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心灵深呼吸

作者:喻秋萍




  那天傍晚,匆匆洗完澡就往教室里赶。老天爷把这座城市放在罐里闷了一个多月总算想起来要给它洗个澡了。雨后的校园清亮、空灵,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彩虹的美,洗得人五脏六腑通体透澈,一身轻爽。我忍不住想要停下来做一个深深的呼吸。可我不敢停下脚步,晚自习的铃声马上就要响起,铃声就是命令,它就像一道催命的符咒。我只得按捺住去摸摸那绿得发亮的树叶和青得逼眼的小草的欲望,急急朝教室赶去。
  夏季的傍晚是透亮的诱惑,而雨后的教室里却依然闷热不堪。虽然上面电风扇呼呼作响,二十多个孩子却还是个个大汗淋漓地挥动着手里的书,巴不得把皮给扒下来才痛快。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可嘴算是停下来了,空气里却依然处处鼓动着不安和躁动,几个顽皮的孩子不停地朝外面看。我忍不住按住其中最精灵的一个男孩的脑袋说:“看书!外面没有书!”
  “外面有彩虹!”他机灵地答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就不愿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七嘴八舌地要求着:“老师,让我们去看彩虹吧?你看今天的彩虹多美!”
  是的,那彩虹也同样牵引着我躁动不安的灵魂,可要是被领导看见教室里几十个脑袋都往外看,或学生不在教室,那我可就美不起来了!我不肯答应,可这些孩子知道我的弱点,一个劲地说:“老师,知道你最好了,我们就站在窗户那看一小会儿嘛,保证不吵。老师……”
  唉,平时就最怕束缚孩子,更主要的是,自己老是觉得这样大好的时光关在这鸽子笼似的地方实在是对生命的亵渎和浪费,外面的彩虹又美得让人不想有错过的遗憾,我于是警告道:“那,要轻轻地,不许……”“不许大声喧哗……”
  我们相视一笑,二十多个脑袋挨挨挤挤地趴在窗台上,挤在能看见彩虹的极小的几快玻璃前,我则守在门口,担任着警戒工作。不一会,陆陆续续,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一副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是啊,隔着玻璃看彩虹未免美中不足,但这已是制度之内我能做到的极限了,我还能怎么呢?我暗自摇了摇头。
  “老师,我们出去看晚霞吧?”这是班上最顽皮的学生,学习只是中等,可他的整天明朗的笑容,无忌讳的话语常常让我在这沉闷的生活中感受到很多课堂以外的乐趣。
  “不能得寸进尺啊!”我佯怒。“那,我们看了晚霞回来写作文好不好?”人小鬼大!竟给我这样一个美丽的诱饵,我哭笑不得。看着眼前这二十多双热切的眼睛,我忽然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孩子们要求的是什么呢?只不过是一次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机会,一次对美的接近和膜拜,我为什么这样残忍地拒绝呢?只因为制度?因为考核?因为年终的奖金?还是因为大家都如此?十多年了,我仿佛有些麻木,有些迟钝。我们在这些束缚下变成了木乃伊,然后再将这些活蹦乱跳的鲜活的生命放到曾经腌制过自己的酱缸之中!意念及此,我无条件投降了,因为,我不想亵渎孩子,亵渎大自然,也不想给孩子们的心灵套上一副枷锁,我只是告诉他们要轻些,不能影响别的班级上自习。
  轻轻地,没有拥挤,没有吵闹,二十多个孩子秩序井然来到可以极目远眺的楼顶。面对天空,许多人极其陶醉地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做了一次呼吸,将胸中的浊气缓缓吐出。雨后的天空,以它那褪尽尘埃的清澈秀逸的意境感染着我们,以它那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浸染着我们,以它神灵性的美感逼视着我们。静静的,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叫喊,甚至没有指指点点,只有几双手悄悄地握着,有几次会意的微笑。晚霞的光芒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二十多个顽童瞬间都变成了天使和朝圣的虔诚教徒,我也静默在这圣洁之中,徐志摩的一首小诗在心底涌起: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