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一堂课能不能挽救一位学生的生命?

作者:袁卫星




  在“专稿”中用六个页码的篇幅来刊登一位老师的一节课堂实录及相关评论,这在本刊还是第一次。然而,我们相信,读者在看完此文后,心情将会和我们一样,在受到震动之后留下深思。这种思考涉及的方面很多:教育应不应该体现出对生命的关心和敬重?一位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什么?如何捕捉教育的契机等等。总之,通过这堂课和之后的网友评论,我们的思维将生发出许多的联想,并从中得到收获和感悟。
  
  |授课背景|
  
  一位受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影响甚深的高中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其同学及时发现并秘密报告,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我在课前30分钟决定临时取消《陈奂生上城》一文的授课,改上《善待生命》。
  
  |课堂实录|
  
  〔师生互致问候。师让课代表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白纸。〕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不上课文。我想让同学们在手头的这张白纸上留下一些东西,一些不仅仅是这45分钟,而且是你完整的一生需要去承载的东西。
  师:先请同学们抄写这样一首诗——
  
  我还有一只脚
  
  贝多芬双耳失聪,
  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郑丰喜双脚畸形,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周大观是个怎样的人?
  生1:残疾人。少了一只脚,不,也许是一条腿。
  师:不仅仅如此。周大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台湾一个9岁的小女孩。9岁,小小年纪就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在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在截去了一条腿的前提下,她创作了40首童诗,内容灵巧聪慧、真诚感人,其中就有这首《我还有一只脚》。在这首诗里,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现在,请我们发自内心地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读诗〕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你的纸上写下来: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触?
  
  〔生写〕
  师:我想请几位同学交流一下,还是那一句:自愿。
  生2:我喜欢“我还有一只脚”这一句。因为这是一句非常乐观的人的豪言,“我”不因失去一只脚而悲哀,至少“我还有一只脚”。少一只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少了一只脚而丧失整个人的意志和信念。
  师:我们每个人都不要丧失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好!
  生3:我最喜欢“我要站在地球上”这一句。我觉得这句话是作者热爱生命的表现。作者只有9岁,却不幸患上绝症,这多么令人同情。如果是我,也许真会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但作者却顽强地说道:“我要站在地球上。”她是决心要和病魔作斗争,她不畏惧,她渴望生命。
  师:不畏惧,渴望生命。好!
  生4:我也喜欢“我要站在地球上”这一句。我觉得这里的“站”,是一种灵魂的站立、信心的站立、顽强的站立。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周大观稚嫩而又坚强的脸、受伤但是积极的心。我对周大观肃然起敬。我有健全的双脚,我要站得直,走得正,我不能枉度此生。
  
  〔生自发鼓掌〕
  师:(和生一起鼓掌)好个站得直,走得正!你一定不会枉度此生!
  生5: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或许她的生命已不长久,但是她的精神可嘉。虽然命运让周大观失去了一条腿,但她没有绝望,没有放弃,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面对人生,笑对人生。失去一只脚算什么?她还有另一只脚,还有她那无畏的精神在支持她,支撑她。或许她的一生会很短暂,但她活得比我们大多数人要精彩!用袁老师以前说过的话来说,生命不仅仅要有长度,更要有宽度。
  师:我再补充一句:还要有深度!
  
  〔生鼓掌〕
  师:时间关系,余下的我们课后再交流。我很感动,感动于同学们对这首诗的领悟。对这首诗的领悟,其实也是对生命、对人生的领悟。可惜的是,不畏挫折、愈挫愈勇的周大观最终还是离我们、离世界而去了。在她过世后,其父母凭着对她坚毅、勇敢与慈悲心的感念,化小爱为大爱,成立了“周大观关怀生命文教基金会”,积极从事公益活动,帮助癌症病童,使周大观短暂的生命拥有了更为永恒的影响。让我们记住周大观这个名字,她是坚毅、勇敢的生命的代名词。
  坚毅和勇敢写下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现在,我想做个假设———仅仅是假设———假如你的生命还有6个月,请你回答我:你最想做的事是哪些?为什么?你最想见的人是哪些?为什么?你最想和谁说哪些话?为什么?你认为这一生中是否仍存遗憾?你的遗憾是什么?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全部作答。先写在纸上。
  
  〔生思考,并写〕
  师:有谁愿意把你6个月的“生命计划表”和大家交流一下?现在我采用“流水”方式,请这一组的同学来交流,没有计划好,或者不愿公布的可以跳过。请———
  生6:假如生命还有6个月,我最想做的是:每天做一桌丰盛而不奢侈的菜,全家围着桌子一起享受。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每次都是母亲做饭,母亲每到吃饭时总是忙着喂猪、打水之类的活儿,等我们吃完了才有空闲坐下来;我父亲为了能赶上时间,总是坐在桌旁匆匆吃完,然后拿着工具匆匆离家。最想见到的人当然是我可敬可亲的父母。最想叮嘱母亲,别太死抠眼,有病就去看病,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最大的遗憾是没办法报答父母,让他们享享清福。
  师:你妈妈的贫血症好些了吗?
  
  生6:(点头)
  师:董霞是一个孝女。她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曾经打工赚钱为母亲治病。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孝心,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烧菜做饭,每一位同学都能让你的父母尝到你亲手做的可口饭菜。下一位,请———
  生7:还有6个月,我会带着父母去全国各地著名的风景区旅游,因为我的父母生我养我这么大,还没有走出过宝应。他们全部的精力和钱,都花在了供我读书上。我最想见着我的爷爷和奶奶,可是,可是……(哽咽,流泪)
  师:(轻抚生肩,示意坐下)陈静的爷爷奶奶去世了,可两位老人家慈祥的脸庞,亲切的关爱从没有走出陈静的记忆。我记得曾经在陈静的日记本上写爷爷奶奶的文章后写下这样一句评语:忍不住流泪。是的,亲情的温暖,就像炉火的温暖,你需得靠近它,才会感觉得到。陈静在生命最后时段提出了带父母一起旅游的想法,我尤其感动。我们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到的,何曾有父母!现在,陈静启发、提醒了我们,让我们记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父母,一起上路!下一位,有请———
  生8:我会陪祖父聊天。据说我出生的时候,祖父是那样的高兴。祖父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修养很高,知识面很宽。不幸的是,祖父4年前眼睛瞎了,看不到他熟悉的世界,他一定很孤独。我还会打电话给三叔,让他回来和家人团聚。我的祖父很穷,在三叔很小的时候,便让人领养了三叔,现在在镇江。我还会找我的姐姐聊聊,感谢她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我。
  师:想得很周全,同样也很让人感动。我在你和前面同学的“计划”中读到了生命的本义,那就是成长。(板书———成长:生命的本义)这不仅是外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你们想得和成人一样周全,甚至比成人还要周全。
  生9:我在6个月中最想做的就是与死亡斗争到底。因为在事实没有来到之前,我永不会相信我会输给死神。听说过不少类似于起死回生的事情,我想我为什么就不会成为其中的一个?
  师:(带头为学生鼓掌)我为你喝彩,你又回到我们开头说的生命的坚毅和勇气上去了。你这是思想的成熟、生命的成熟,成熟是生命的巅峰。(板书———成熟:生命的巅峰)面对死亡的笑,是生命最壮丽的笑。还记得我给大家推荐的在与死亡的较量中获得永恒的作家陆幼青和他的《死亡日记》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陆幼青安静地躺在放着一篮鲜花的病床上,用沙哑的声音微笑着说:“我还在继续与死神谈判。”这是生命的“大将风度”,难怪《死亡日记》的封面图案是一朵盛开的金色的向日葵,因为陆幼青心中从来没有失去太阳。诚如他自己所言:“生命真是个奇迹,不管在哪一个段落,都有最美的风景,只要不轻易地关上梦想的窗户……”最后一位同学———
  生10:我最想做的事是结婚。
  
  〔众生笑〕
  师:为什么?
  生10:因为结婚和出生和死亡一样,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师:我十分同意你的观点。不仅是人生大事,而且是一个人成熟、一个人到达生命巅峰的标志之一。老师今生最大的遗憾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停顿片刻)老师今生最大的遗憾是在我父亲辞世的时候,我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还没有结婚。我家境贫寒,父亲生前唯一的担心就是儿子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媳妇。
  师:好了,假如你的生命还有6个月,你有那么重要、那么美好的事情要做,有那么重要、那么知心的话要说,有那么重要、那么亲切的人要见;而事实是,只要你不自戕生命,不透支生命,你的生命还很长,你的光阴还很多,你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说更多有意义的话,见更多有意义的亲朋好友。你的生命将在你一个个目标的确立,一项项计划的实现,或者说在成就中永恒。计划使生命充实,实现使生命永恒。(板书———成就:生命的永恒)
  师:最后,请同学们在纸上造三个句子:一,我是……;二,我有……;三,我想……。第一个句子写出你可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地方;第二个句子,写出你的自豪和骄傲;第三个句子,写出你人生的方向、追求的目标。
  
  〔生写〕
  师:现在,谁来把写的三个句子响亮地读一读?
  生11:我是一个快乐的人,虽然人生中有许多不如意,但我总能以笑来面对,并不是不在乎,而是认为生命的大道上,只有快乐伴随才能不知疲惫;我有自信,虽然我没有过人的智商、灵巧的双手,但我有勤奋的双手,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我想拥有我生命的充实的每一天!
  生12:我是个相貌平凡、性格平凡,但有着七彩心理世界的花季男孩;我有爱我至深的父母和比父母还要关心我的袁老师;我想我今生一定要好好报答我的父母,报答袁老师。
  师:我等待着你的报答。在我心里,最想得到的是你们成功的喜讯、收获的快乐。当我垂垂老矣,我希望在座每一位同学都能给我捎来自我实现的好消息。
  生13:我是一个坚强而又脆弱,自尊心、好胜心很强的女孩;我有世界上最疼我的父母,最帮我的老师,最懂我的伙伴;我想有一天父亲能对我说:“孩子,你能把握自己的前途,我放心了!”
  生14:我是一个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子;我有含辛茹苦把我生下来并艰难抚养的双亲;我想让世界承认我并不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我想让我的父母活到100岁。
  师:很好!西方有句谚语: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从同学们的造句中,从这堂课的过程里,我们的同学认识了自我,紧接着,恐怕就要挑战自我,并且不断超越自我。现在,你可以在你手头的纸上写下你的大名了,你就是你,你肯定是你,你终将是你!你甚至可以在你的名字前加上前缀:未来的生命科学家,l0年后的青年书法家,21世纪环球实业家等。
  
  〔生兴奋签名〕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手中的白纸写下了你们对生命对人生积极的思考,明天,你们生命的白纸将要写下你们的奋斗和你们的实现。老师祝福你们!
  
  〔下课铃响。〕
  (作者地址:江苏苏州市教研室 邮编:215003)
  
  |网友评议|
  
  本课实录在教育在线(www.e?鄄duol.cn)“语文沙龙”论坛发表后,获得众多跟帖评价,作者本人也参与了讨论,摘录如下,以期读者碰撞共鸣:
  干干:打开电脑,便看到此帖,仿佛窗外的春风拂面而来,一股久违的暖意与感动又涌上了心头。生命与死亡,这是一个多么沉重与恒久的话题。愿以此帖展开一个有关生命的讨论。
  陈万勇:看了卫星的文章,我猛然想到了《祝福》,想到了祥林嫂临死之前问“我”灵魂有无的问题。怎么说呢?生活往往很细节化,也许就是一个细节的举动,一个生命就鲜活了,或者一个生命就萎谢了,但不管这堂课能否救得下一条生命,上课的人对生命的尊重已经足以让人感动不已。向作者致敬!
  袁卫星:其实我总在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可以承担———或者说应当承担的到底有多少?
  刘志军:语文不是救世主,但偶然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耳熟能详:从袁老师这节课看,我觉得语文课的宗旨和意义彰显充分。现在的语文课究竟拿什么给学生?我觉得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最重要。那就是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在此赘述毫无必要。其实我们在跟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已经发现健全的人格是什么了。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到底起多大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了,只不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比如,在你教过的学生中,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学生大多或者全部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什么呢?人格决定一切。他有这样的人格,他就会有这样的成绩,他就会让人喜欢。相反,就会让人厌恶。当然这可能会转化。所以,袁老师这堂课我想应该是成功的。他塑造了学生人格中的一种:珍爱生命的人格。在这样的教育下,我想,他的班级的学生以后思考到这个问题时,就会从积极而不是消极因素去看待。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还看到了一种平等,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这种情感人格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我们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学生愿意甚至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在别人心里认为难以出口的话,这也许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心灵教育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