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动物病毒进攻人类

作者:徐海屏




  岁末年初,关于动物疾病的消息,不断惊扰着全世界的神经。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猴天花、西尼罗与埃博拉病毒,也许还包括SARS,这些“人畜共患疾病”频频突袭人类,似乎在提醒我们———微生物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这个星球了。对此,我们人类更像是地球的客人。
  
  无法控制的朊病毒
  
  20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卡尔文·施瓦布的美国流行病学家,新创了一句成语:“世界只有一种医学。”其含义即在警醒人们,注意人类与动物,尤其是人与牲畜、家禽间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2003年1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发现一名病人因输血感染了疯牛病并已死亡。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在此之前,疯牛病从动物到人的传染都是经由食物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食用了感染病毒的动物的肉、脑及内脏等引起的。因而,这个全球首例“疑似血液感染”的疯牛病,引起了全世界新的恐慌。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病毒学会教授洪涛解释,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朊病毒无法控制。
  相比而言,艾滋病毒是一般病毒,即逆转录病毒,其外层有脂蛋白膜,容易破裂,此病毒有核酸,很容易杀灭。但朊病毒则不同:首先,它没有核酸,是正常的蛋白质由良性转为恶性,由没有感染性转化为具有感染性;其次,它没有病毒的形态,是纤维状的东西;第三,它对所有杀灭病毒的物理化学因素均有抵抗力,现在的消毒方法都不起作用,只有在136℃高温和两个小时的高压下才能灭活;第四,病毒潜伏期长,从感染到发病平均28年,一旦出现症状,半年到一年内100%死亡;第五,诊断困难。
  
  人类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共患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的竟是狂犬病。
  解放军302医院专家刘士敬博士指出,目前已知的二百多种动物传染病和一百五十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有二百多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据一项统计显示:人类有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的共患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门报告,所谓“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染的疾病和感染。中科院院士、病毒学与生物工程专家田波介绍说,大量的对人体危害很大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呼吸道、消化道及分泌物、血液等途径传播。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人畜共患疾病有五大类。
  第一种是病毒引起的。狂犬病是这类疾病的代表。猴痘、流行性出血热、口蹄疫、埃博拉、登革热和森林脑炎、乙脑等病毒性脑炎都属于这类病毒。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的种类繁多,较难诊治,预防起来也较困难。
  第二种是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形体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微生物,抗菌药物可以杀灭。鹦鹉热又称“鸟疫”,是这类疾病的典型。
  第三种是细菌引起的。如结核病,不仅可以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也可能由犬、猫等动物传染给人类。人类或动物可以通过痰液和唾液排出大量结核杆菌,被这些液体污染的空气尘埃就成为传播结核的媒介。比如炭疽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回归热等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都是各种家禽和鼠类。
  第四种是真菌引起的。如皮肤真菌病(癣)、曲霉菌、放线菌、隐球菌病等。
  第五种是寄生虫引起的。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以及昆虫等。
  在人畜共患病中,有的疾病对于动物的攻击性强于人体,比如疯牛病、口蹄疫和禽流感等,而像艾滋病这样的病毒,对人体的伤害更大一些。
  田波说,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证明SAR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但是一旦确定,将意味着SARS具有更强大的危害性,“因为我们将不仅需要控制人类,还要控制动物”。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康良仪说,流行病的大面积爆发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禽流感的爆发就是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加上密集养殖与防疫不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这些条件来避免这些疾病的大面积流行。
  对于人畜共患病,特别是对于人畜共患的流行性疾病,“传播”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全国性,以至全球性的防疫体系的建立,对控制人畜共患病,特别是流行性的人畜共患病方面就很重要,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损失就会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