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家长会:心灵沟通的盛筵

作者:胥 茜




  孩子们哭了,老师哭了,家长也哭了……
  家长会上被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成绩、名次、闯祸记录……在这个家长会上通通没有。
  这是心与心的撞击与交汇,是一场心灵沟通的盛筵。
  2003年11月12日,成都西川中学初二(2)班的41个孩子与他们的家长、10余位老师共同经历了一场家长会,一场不能预演、不可复制、很难重现的家长会———
  2003年11月12日,西川中学教导处胡老师参加了初二(2)班的家长会。开始,他一直埋头做记录,写得密密麻麻的。到后来,他不记了,因为那些场景如此生动———“像印在脑子里,很难忘记。”胡老师说,从教20余年,走过几所学校,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会。
  胡老师的记录本上,有很多他的现场感观,字迹里透露着当时的激动:“这里似乎有一种磁力,是育人的磁场;家长、学生、教师共同的心灵对话,真诚、坦率;学生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呈现,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才是人的成长,这才是人的教育!”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家长会
  
  期中考试结束,西川中学分班召开家长会,初二 (2)班将时间定在11月12日下午。此前两天,班主任曹大伟让全班同学共同拟订一个“评价标准”———我们鼓励……经过充分的讨论、分类,标准出来了:我们鼓励学习中有创新意识的人;我们鼓励集体观念强的人;我们鼓励见义勇为;我们鼓励穿着干净、自信自尊的人……
  家长会当天,孩子们和父母坐在一起,除两位家长临时有事不能参加、由科任教师“代理家长”外,所有的家长都来了。家长会的讲台上,站着4个学生主持人。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们将近几个月来的情况给爸爸、妈妈做一个汇报。”没有更多的语言,4位主持人开始给同学们颁奖。“你积极要求进步,活泼开朗,给全班带来了欢笑”;“你那么热爱集体,我们因你的存在而自豪”;“你的成绩很好,但你的乐于助人更令人难忘”……从1到41,初二(2)班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家长都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主持人将写满了全班师生共同认定的评价书和奖状交给家长,再由家长亲自交到自己孩子手中。
  好多孩子拿到奖状就哭了,好多家长站在讲台上一边发言一边抹眼泪,这样的场景,谁都未经历过。
  小风和他的妈妈是全班第三个被请上讲台的。从小到大,小风的成绩都不是太好。“这是10多年来第一次领到儿子的奖状,它太珍贵了。过去我不敢开家长会,原因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令人难堪,还要被单独留下。这一次,我和儿子都哭了。”独自抚养着儿子的小风母亲,用“巨变”形容儿子一年多来点点滴滴的变化。
  阿健曾经非常任性,刚上初中,几次和同学发生争执,引起轩然大波。一年多来,阿健变了,变得沉稳、懂事。和小风一样,从没领过奖状的阿健与父亲同时站到了讲台上。当老板的父亲只说了一个感受:在初二(2)班,孩子们学会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用。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的家长会,给我们每个在场的人一个发现别人的机会。”家长中,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齐晓丹发表了他理性的思考。的确,在这样的家长会上,家长们彼此真诚交流,不再仅仅问学习,而是更多地讨论态度、情绪和心理,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而坦诚的面对。一个孩子一直坐在座位上发抖,这次,他考砸了。孩子的妈妈一直小声地安慰他:你努力过了,也尽力了,这就够了。坐在一旁的另一个母亲看到了,也伸过手来,轻轻拍了拍这个孩子。
  
  这是一次群体的心灵对话
  
  这样的家长会上,每个孩子都得到来自父母,来自整个集体的认同,这是一种阳光下的承认,意义非同小可。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的孩子和家长都缺少这样的机会。一男生走上讲台,对着父亲说:“今天,坐在您身边,我看见了你的白发。为了我,你和妈妈操透了心,谢谢你们。”短短几句话,引得台上台下泪眼婆娑。
  班主任曹大伟一直没机会走上讲台。本来,最后有她的总结发言,结果全被学生主持人说了,全被孩子们和家长们说了。家长会成为初二(2)班群体的心灵对话。当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坐在一起,抛弃升学、成绩的重轭,放松心情,放飞心灵,还能谈些、做些什么?那些过去在家长会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成绩、名次、闯祸记录……通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心与心的撞击与交汇,是一场心灵沟通的盛筵。
  曹大伟说,这样的家长会不可预演、不可复制,很难重现。正如这个班的孩子们所说:即使过程可以再来一次,但那么多人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和忍也忍不住的泪水不会再有了。如果有,内容也会大不一样了。
  心灵是不可复制的,感动是不可复制的,有效的教育是不可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