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激活自己

作者:郑慧清




  “哀,莫大于心死”,这并非是危言耸听的话语———
  尼克是一家铁路公司的职员。有一天,其他人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赶去给老板过生日了,尼克却不小心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他在车里拼命地敲着、打着、叫喊着,手敲肿了,声音喊哑了……但这时有谁听得到呢?最后,他只好颓然地坐到地上。他越想越觉得可怕,冰柜里的温度是摄氏-20度,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于是,他拿出纸和笔,写好了遗书。第二天,当赶来上班的公司职员们发现尼克并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时,尼克已经不行了。
  其实,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车,那一天恰好因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而且,冰柜里有足够的氧气呀?!可见,尼克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失望情绪。
  据此,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蔓博士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找了一万多人做心理方面的实验,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同样,成功,源自于心中的希望与信念———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的30岁生日。可是,他不知道自已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他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时,又带有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瞧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拿破仑曾经丢失过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感到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了力量。讲法语时的法国口音也带了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早,他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
  20年后,已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亨利,查证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著名的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通过激励,其能力能够发挥至80%-90%!
  关于自我激励,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总结出这么一个公式:M=V·E。在这里,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积极性的大小,称为激励水平;E指某一特别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结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V指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奖酬的价值大小,称为效价。所以,只有具有必胜的信念、强化成功的感受才能成功!
  那么,怎样做好自我激励呢?希尔博士在他的《心理创富法》一书里,这样总结了“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爱迪生称之为“很健全的哲学”———
  1.你要在你的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目标数字———散漫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需要的具体数额。
  2.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3.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达到你需要的目标———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4.拟定一个实现你的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再耽于“空想”。
  5.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
  6.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数字!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教师,你不妨将这时的“目标额”换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计划,定下一个目标。
  (肖华清荐自《科学24小时》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