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作者:沈建华




  第一年教高中数学的时候,我浮躁不安的心就遭遇了"冰山"。
  高考那年,阴差阳错地,我被一所大学的数学教育专业录取。我明白自己比较喜欢语言,而思维与逻辑的演绎并不是我的专长。于是在大学我抽出时间自学了英语、文学等语言类的科目。师范毕业那年,学校正好缺英语教师,于是数学专业毕业的我便毛遂自荐,斗胆向校领导申请了面试。没想到,最后校领导同意录用了我,并让我教一个班的英语。
  教了一年英语后,因为涉及以后评定职称等问题,学校决定还是让我改教数学。那个时候,我既没有经验又没有信心,再加上本来底气不足,许多数学专业知识已经淡忘,所以尽管很努力,效果却一直不太好。于是,每次考试过后,我总是很担心,心理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境况下,我连自己都顾不上,眼里、心里哪还装得下学生呢?于是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我总是怒不可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生活让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没想到事情在2002年9月出现了一丝转机。因为建设"科研型、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需要,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了宽带网。第一次听分管教科的沈正元校长介绍朱永新市长和教育在线,并鼓励我们去教育论坛发言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总认为有市长在的论坛不是像我这样年轻、说话又没有分量的"毛头小子"该去的地方。可是自从那次相遇之后,我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那是初秋的一个晚上,朱永新市长特地抽出时间,到我校和老师们一起参加教科沙龙活动,并看望"在线"网友。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身为教育专家和市长的他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而且又是那么坦诚与执著。朱市长鼓励青年教师一定要自信,要多读书、坚持写教育日记,他还说了一个有关开"成功保险公司"的笑话---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然而这个激将式的笑话却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勤读书、勤思考、勤写作,这些不正是构成美好人生的一部分吗?对于教师而言,它们显得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为学生带去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有点燃生命激情的火焰和美好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努力给予我的学生这一切,正如眼前这位市长所给予我的一样。
  那次沙龙之后,我经常提醒自己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放一本书,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空,就拿出来读,这样与书为友的生活真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后来我以小碗为网名在"教育在线"上发帖子,并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数学教师及热心网友。与这些优秀教师的研讨和论辩使我豁然开朗,原来,数学教学也可以变得这样美。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使我在数学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渐渐地摆脱了原来的困境与压力。帮助我走出这一段低谷的人,就是或许还不知我名姓的市长以及那些还未曾见过面的热心网友。
  如果我们以灰暗的心情看教育生活,必然会有太多的枯燥和无奈,可是这一切,需要教师自己去改变,这是一个艰难而快乐的历程。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深陷迷茫的时候给我信心和勇气的人,是他们让我明白了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另一副模样:没有恶性的竞争与压力,没有埋怨与悲叹,没有陈腐的观念束缚,没有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有的是梦想与憧憬、创造与灵感。在那个教育世界里,快乐与激情共舞,理想与事业并存。原来,教育也可以成为我梦想中所渴望的那种美好的生活。
  2002年12月,我在编辑老师的引领下去了"成长论坛"。没想到刚进去就被深深吸引,后来又申请成了专题论坛的版主。当时,我除了满腔热情和对教育改革的憧憬之外几乎一无所长,教育思想也很不成熟,可是论坛管理者以及网友却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宽容,他们的真诚与勤奋,时时感动、激励着我。
  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和自由性,让我认识了许多教育界的佼佼者和思想敏锐、观念新颖的教育媒体人,还有许多来自民间的为教育呐喊的热心人。每一天与他们交流,让我渐渐明白作为教育类论坛的版主首先必须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丰富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大家交流,为网友营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于是我又开始捧起各类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担任专题论坛版主的日子里,凭着一直以来伴随左右的"要做,就要做好"的责任感,我忙碌着、进步着、成长着。
  后来,我又在教师手记里开辟了个人专栏《小碗随笔》,从此,便踏上了书写教育、感悟人生的新旅程。仿佛一道阳光洒进我的窗口,生活从此增添了许多色彩与热情。在"享受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影响下,渐渐地,我看待孩子、看待学生的眼光也一天天地变得不同,由以前的讨厌,慢慢变为欣赏,变为喜爱,这一切变化就这样悄悄地进行着。学生似乎也从我的眼神里感受到了老师和以往的不同,他们也在一天天地变化,变得更懂事,更让我感受到和他们在一起是多么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把教育、把和学生在一起看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快乐与灵感就会时刻相伴左右。从那时候起,每天晚上,忙完一整天的工作,我就上论坛写这一天里发生在我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写教学中的体会。每一次书写与交流,就让我感觉心与学生更近了一层;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那段日子里,学生的成长与快乐就是我全部的快乐。
  忘不了那些日子,在论坛写日记的孩子们到我的专栏里"监督"我写教育随笔,热情的老师和家长在文字中与我真诚交流、携手同行。不论是寒冬还是盛夏,只要开始书写,就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无法停止这样的脚步,就如同无法停止对阳光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与网络相伴的几个月时间里,从未在纸质媒体上发表过任何文字的我分别在几家不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在沈正元校长的鼓励下,我加入了学校的教科中心组,并且担任了一家刊物的特约编辑。然而,最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学生也和我一起快乐着、进步着。无论结果如何,这个美丽的过程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收获。
  曾经的彷徨,曾经的失落,已随风飘去,而教育的梦想却永远不会离我远去,寻找教育改革之路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正如海子主编所说的:"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件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教育本可以如此美丽,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要完成这个改变,不正需要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努力吗?为什么不迈开自己的脚步?为什么不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呢?
  心若在,梦就在。网络,为教育追梦者打开了一扇窗;网络,让教育者的梦想慢慢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