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让故事伴随孩子

作者:翟运胜




  数学的抽象与枯燥让许多孩子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以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引领孩子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最终他们一定会被数学本身的美所"诱惑",爱上数学的。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把故事引入教学的案例。
  [案例1]在教学认识"10"这个数字时,原来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学习素材是出示十位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儿童图片,让学生在数一数中引出"10"。我在教学此课时,考虑到这个素材没有多少趣味性,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而且不能与前面认识的1-9联系起来,因此决定更换学习素材,自己编了一个猴子捞帽子的故事:一个猴子的帽子被风吹到了井里,他喊来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树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可是还是够不着,于是他们又喊来了一个小伙伴,终于把帽子捞上来了。我问:是几个小猴子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呢?鲜活的画画,再加上我绘声绘色的讲述,孩子们学得可高兴了,学习效率自然很高。这个猴子捞帽子的故事在这节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案例2]在上《圆的周长》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导入新课: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一天早上起来跑步,大头儿子说:"爸爸,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好吗?你看我沿着圆形的跑道跑,您沿着正方形的跑道跑,圆形跑道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长,我们看谁先跑完一圈,行吗?"小头爸爸看了看两个跑道,说:"这样比赛不公平,我跑的要比你跑的长。"大头儿子不服气,认为两个跑道的长度相等,他们争执了起来。到底谁说的对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父子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兴趣盎然,想了好几种方法测量圆周长,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且扮演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讲这个正方形跑道比圆形跑道长的道理。学生们思维活跃,说理清晰,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想主要是有这个数学故事的"功劳"吧。
  [案例3]在小数乘法计算练习课中,我看到学生有些疲劳与厌烦了,便讲了一个数学故事:卖水果的狐狸波利在给顾客称水果时总缺斤短两,人家找来后他还不承认错误,熊猫菲菲打算惩治他一下。这一天他来狐狸波利这儿买香蕉。"香蕉一元钱一斤,您买多少啊?"波利很热情。"我们要开个生日晚会,打算买一百斤,不过得麻烦您把这些香蕉全部剥好,我给您每斤香蕉皮5角钱,每斤香蕉肉5角钱,行吗?"狐狸波利想:5角钱加上5角钱,还是每斤一元钱。便爽快地答应了。他连忙把这一百斤香蕉全部剥好,皮与肉分开称好斤数。熊猫菲菲迅速地把钱付了,可是狐狸波利盯着付给自己的钱,总感觉有问题,却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同学们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积极地思考起来,计算练习后的疲劳一扫而光,不仅思维得到了锻炼,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下课了,他们还沉浸在思考辩论中,故事让孩子们倍感数学学习的乐趣。
  [案例4]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也把故事引进来。例如在一个以推理为主题的活动课中,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推理故事:一位母亲带着年轻的女儿走进电梯,电梯里已有两个男人,一个黑人,一个白人。电突然停了,黑暗中就听到响了一声亲吻声,接着又"啪"地响了一下打耳光的声音。灯亮以后,四个人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但各自的内心都在琢磨刚才的事。母亲想:我女儿做得对,对不守规矩的男人就应毫不留情,不知是哪个家伙挨了耳光呢?女儿想:那个白人真可恶,竟敢趁黑吻了妈妈,可妈妈也真厉害,毫不犹豫地打了他。那个白人在想:真倒霉!黑人干的事栽到了我的头上,平白无故地挨了打。那么这件事的真相如何呢?
  这个幽默的推理故事让五年级的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快乐思考后的精彩推理让我坚信了一点: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他们一定会学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