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大学学费据何而定

作者:晏 扬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今秋开学后,上海高校的一些大学生悄悄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学校书本费要300多元,自己按照课程表到书店买书只要100多元,一下子就省下了200多,于是一些学生拒绝向学校交纳书本费。而一些高校负责人称,学校所收书本费并不只包括教材费用,还包括讲义费、试卷费等,学生不交书本费是扰乱学校收费制度的行为。
  如果按照校方的说法,书本费还包括讲义费、试卷费等费用,那么大学生每年所交学费作了何用?当然另有他用。问题是,大学学费到底用在了哪里,校方是否应该向学生予以明示?并且,如今买书打折非常普遍,想必高校大批量购进教材的折扣不会低,学校却将教材按照定价卖给学生,这中间的折扣哪里去了?高校为何不能按照打折后的书价卖给学生?
  自高校实行收费制以来,大学学费便不断上涨,致使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学费据何而定,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大学生所交学费具体花在了哪里,也缺乏明细账。正因如此,一些高校就可以巧立名目多收费、乱收费,不断提高学费标准,而大学生们却无从判断学费收得合理不合理。
  目前的大学学费收得高还是低,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不过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中特困生、贫困生的比例,高达20%左右,即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也许我们无从准确判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到底有多高,无从知晓某所大学每年得到了多少拨款、社会赞助,但是高达20%的大学生上不起学,这至少说明目前的高校收费标准脱离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实际,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辽宁省去年提高大学收费标准的动因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据《现代教育报》报道,辽宁省高校以往的收费标准较其他省市为低,主要是考虑到辽宁省下岗职工较多,经济困难家庭较多。而有关部门之所以决定提高大学收费标准,并不是因为以往的收费标准不能维持高校正常运转,而是认为以较低的学费培养大量来自外省市的学生,辽宁省显得“吃亏”了。这种动因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高校收费存在相互攀比现象,很多高校的学费根本没必要定那样高。
  为救助贫困生,方方面面都伸出援助之手。笔者认为,救助贫困生也有高校的一份责任,高校不应该做“甩手掌柜”,更不应该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使得贫困生问题更趋严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近日强调,高校收费政策必须慎重、严肃,现行高校收费政策几年内不会变化,“一些高校变换名目收费,说轻一点是行业不正之风,说重一点就是腐败”。高校掌握着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利用这种权力变换名目向学生多收费,以谋取高校这个小团体之私利,显然就是一种腐败行为。笔者认为,高校收费标准据何而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学生们所交学费具体花在哪里,应该予以明示;也只有明确了学费用在哪里,才能判断目前的高校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是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知情权的需要。
  (荐自2003年9月5日《中国青年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