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厚爱小诗促奋进

作者:文启煌




  1947年夏,教育家黄炎培看到了《大公报》副刊《文艺》上的一首署名吕宋的小诗:
   罪犯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因为他犯了罪…
  没有杀人
  没有抢劫
  也没有讨三个姨太太
  但他“犯了罪”…
  “糖是甜的
  穷人也应该有饭吃…”
  他从一个城市
  到另一个城市
  向人们游说
  他犯罪了
  他不过说了一句真话……
  黄炎培看了这首小诗,在《国讯》周刊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总的名称叫“抱一随笔”。文章大意是对吕宋的《罪犯》表示赞赏,并说可惜不知道通讯处,很为遗憾,如果能告诉他,是很感激的。
  吕宋看到这篇短文,事出意外,十几行的小诗,竟会得到人们的赏识,不仅写了评介,还要求通信,感动得连忙写了一封信寄给《国讯》编辑部请代转交。信中简单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因在武汉失业,不得不投奔在台北的一个同学找碗饭吃。不久,谋到了一个中学教书的位置。课余之暇,在报纸上写点诗和散文一类的东西,以抒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愤懑。并介绍自己叫王业伟,“吕宋”是笔名。
  王业伟很快就接到了回信,这才知道“抱一”就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笔名。黄炎培的原信如下:
  我十分高兴,在写这信一分钟以前,得到十四日发的先生的航空信,居然给我知道吕宋先生的真姓名和通讯处了。
  我的真姓名是黄炎培。
  我是喜欢写旧诗的。友人为我印行所作旧诗,名《苞桑集》。但我主张诗体必须解放,解放体诗易使人了解。我也学为解放体诗,在香港时友人印行一本名《白桑》。自己并没有满意。
  我以为诗的新旧,不成问题,问题在有没有诗的味儿。我欣赏先生那首诗,就是有正确的道理和含蓄不尽的味儿。
  适为《国讯》写了一首过年的诗附上请你教正,作为我向先生初通信的贽敬。
  先生得暇愿随时通讯,感盼,感盼。
  王业伟感奋极了。因为他在不久之前,读过黄老访问延安归来所写的访问记,知道他是一位热爱真理、嫉恶如仇,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化界、教育界的前辈,现在对自己这样一个陌生的年轻中学教员,竟如此热情、诚恳、平等相待啊!同时,王业伟从黄老对小诗的厚爱中,更加认识到文学的社会作用,心想,诗并没有白写,还有人读,有人注意,怎么能懈怠?
  从此,王业伟与黄老结下了友谊。黄老还专门介绍《国讯》的实际主编潘公昭先生与他联系,要他撰稿。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黄老那种厚爱、那种促人奋进的精神,却使王业伟终生难忘。
  (荐自文启煌等编《中国教育家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