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要在5年内达到100%等11则

作者:佚名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要在5年内达到100%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日前透露,教育部已经把九年义务教育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到2008年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吴启迪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90%,但实际上,有些基层存在虚报现象,实际普及率要低于这个数据,女童失学现象尤其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不少家长认为女孩子最终的角色在家庭。吴启迪指出,虽然中国女性的地位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妇女儿童仍是弱势群体。女童的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她们是未来的妈妈,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
  (摘自2003年8月28日新华网)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建立五大机制 突破三大难点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由点到面的关键段,今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五大机制:一是要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和保障机制;二是要建立推广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机制;三是要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四是要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保障课程改革的督导制度;五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王湛副部长特别强调,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进行探索。
  (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内容要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基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社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状况,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二)要严格按照要求,转发教育部下发的全部用书目录,要坚决执行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公开选用机制和程序,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选用比例选用教材。
  (三)要充分认识设置综合课程的意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进行探索和实验。
  (未知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7期)
  
  一年要分4个学期
  高中教改明年启动
  
  在第二届全球少年美文大赛上,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全国中学语文教材总编辑顾振彪先生透露:明年夏天,高中阶段的教材改革即将启动,这是我国中小学大范围实行新课标后,教育部实施的一项更深层次的改革。
  顾振彪先生说,中小学的教改已在全国展开,明年将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份进行高中教改的试点。这是教育部的一个大动作。
  据顾老师介绍,中国的高中教改采用芬兰的模式,即一个学年分四个学期,而不是现在的两个;其中5个学期学习必修课,高中余下的时间全部是选修课;试点的地区,高考单独命题,不采用全国统一试卷。
  顾老师说,高中教改的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减少基础课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丁富强摘自2003年7月28日《钱江晚报》)
  
  教师性犯罪校长要担责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就辽宁等地相继发生教师强奸猥亵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发出通报,强调“禽兽教师”虽属极少数,但性质恶劣,一定要从严惩处,并依法追究校长等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通报强调,学校每个教职工对学生人身安全都负有保护责任,发生问题情节严重的,要撤销校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行政职务并开除公职。学校发生危害学生的性犯罪案件时,对包庇罪犯、隐瞒不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教师性犯罪知情不报的教师,要开除出教师队伍,永不录用。
  通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校性犯罪案件报告制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向教育部报告本地当年学校教师性犯罪案件情况。
  (未知摘自2003年8月6日《南昌晚报》)
  
  山西将减员分流5万
  中小学教师
  
  从山西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会议获悉,为加快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全省将减员分流近五万名中小学教师。
  山西省目前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3万人,占全省事业单位人员的1/3。全省义务教育水平较低,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分布不均匀,教师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据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介绍,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高速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规范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搞活工资分配,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王永飞摘自2003年8月20日《科技日报》)
  
  杭州评出教授级中学教师
  
  以往中学教师的最高待遇只相当于大学副教授,而从现在开始,杭州的中学里将有一批“教授级”的中学教师了。记者近日从杭州市教育局获悉,该市的9位中学教师已被评为首批享受教授待遇的高级教师。
  为提高中学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中学高级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从今年开始,杭州市在中学中开始评审教授级高级教师。据杭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选“教授级”教师的条件可以说相当苛刻,参评者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对所教学科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根据学科特点,开创性地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参评者还需具有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普通话和外语均达到相应等级。此外,教授级的中学高级教师每四年评一次,每次名额不超过杭州所有中学高级教师人数的千分之五。
  (摘自2003年8月25日《光明日报》)
  
  工资偏低待遇较差
  欧洲教师老龄化严重
  
  欧洲各国教师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是《欧洲教育重要数据—2002》一书传递的信息。
  根据这本书介绍,目前在欧盟各国中小学任教的共有450万名老师,其中2/3已经年逾40。在欧盟各国小学低年级任教的老师中,年过半百者占27%,捷克为31%,在德国和瑞典这一比例更高。
  今年一季度,捷克国家职工平均月工资为15407克朗,企业界平均月工资为15633克朗。而一位年轻教师刚上岗时的工资仅为10500克朗(1美元约合27克朗),老教师最高工资也只有18000~19000克朗,这需要在教师岗位上奋斗至少30年。
  此外,称职师资不足问题同样令人头疼。
  (张勇摘自2003年7月17日《江苏商报》)
  
  德国:环保功课从小做起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的风景一样。这不是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而是环保记事本。
  一个小学生的环保记事本上这样写着:
  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花钱;
  周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
  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再洗;
  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
  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
  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入垃圾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