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0期

“讨打”的孩子

作者:原林军




  教室里,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做练习,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凳子上如坐针毡。我走过去,轻轻扬起教鞭,他知道我没有要打的意思——因为我从没打过他们。他调皮地瞅着教鞭,狡猾地笑了。我也笑了。我放下教鞭,他却说:“老师,您打我吧!”我极感惊诧,不知这位学生为何口出此言。我愣了片刻,接着用教鞭轻轻地挨了他一下,没想到他脸上居然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那稚气的脸上布满了受宠若惊的感激。
  下课后,我决心解开这个谜。我把这位小男孩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和他谈起了这件事。没想到小男孩格外直率坦诚,他说,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点一些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却没有点过他一次,也很少朝他看。那一刻,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无法面对他那双单纯的眼睛,无法面对他那水晶一样透明的心灵。我深感自责,为我工作的疏忽而造成对学生心灵的伤害而自责。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上课发言语不惊人,学习成绩平平常常,他普通得如同沙滩上的一粒沙、大海里的一滴水,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普通,才使他觉得老师的关爱对他来说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以至于他竟然希望用讨“打”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换取老师的重视和关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和关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这种重视和关爱能够给学生的内心注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说,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可能是无形的催化剂,也可能是腐蚀学生上进心的病菌。
  我要感谢这位讨“打”的孩子,他让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优等生、后进生,还是位居中游的普通孩子,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
  (作者地址:山西长治市城区梅辉坡小学?摇邮编:046000)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