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盘点心灵

作者:蒋光宇




  美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是一个善于盘点心灵的人。这位事业上的成功者早年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了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给自己拟定了一种“美德反省表”。表中列出了他应遵守的具体美德:节制、严谨、勤奋、果断、节俭、诚实、大度、公正、缄默、整洁、沉着、谦虚和廉洁,共有13项。
  每天晚上临睡前,富兰克林都要按“美德反省表”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反思有没有做到这13项美德的要求。如果其中哪一项做到了,他就在这一项的下面画上一颗红星,以便鼓励自己坚持做好。如果其中哪一项未能做到,他就在这一项的下面画上一颗黑星,以便提醒自己尽快改正。就这样,富兰克林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优点,克服缺点,日臻完善,终于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成长为一个对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
  过去,西藏有一位叫潘公杰的高僧,也是一个善于盘点心灵的人。他每天打坐时,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放在另一边。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非分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嫉妒、嗔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等,更是罪不可赦了。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么?三十多年之后,潘公杰面前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是凡人,大概很难达到富兰克林与高僧的那种至纯境界。但是,无论对谁来说,盘点心灵的过程,都是接近真善美的过程,都是远离假恶丑的过程,都是坚持自我完善的过程,都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所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高官厚禄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功成名就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轰轰烈烈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可歌可泣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有好坏。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美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请从盘点心灵开始。
  (吴宝河荐自《做人与处世》2003年第6期)
  责编:欧阳小桃插图: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