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现在谁敢不学习

作者:孙 晔




  在提倡“多条腿走路”的年代,多掌握几种生存技能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自觉追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3年3月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近六成该报读者正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忙于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或技能,有38.8%的人“有这个计划,但还没有实施”,仅有1.3%的读者现在没有学习的打算。
  什么专业人气最旺?
  调查发现,计算机和外语是目前该报读者学习热情最高的两大热点,分别有35.8%和27.3%的人表示最想学习这两方面的知识或考取相关证书。
  有意思的是,男性选择学习计算机的比例比女性高14个百分点;而女性希望学习外语的比例比男性高15个百分点。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更希望掌握计算机操作,而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更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分职业来看,军人和武警希望学习计算机的比例比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在校学生希望学习外语的比例则比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职业资格考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19.3%的读者目前最希望考取计算机和外语类证书。尤其是在公司、企业工作的人,希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31.4%,比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尽管对于考证热社会上有着褒贬不一的说法,但由此反映出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危机意识和积极投入知识储备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个提倡“多条腿走路”的年代,多掌握几种生存技能,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自觉追求。
  最大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尽管人们学习动机各异,但一半以上(56.4%)的该报读者表示,学习是为了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读者的收入越高,为“保持竞争优势”学习的人越多。
  其次,有23.3%的读者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有13.9%的读者觉得现在知识更新太快,“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并且年龄越大的读者,这种感觉越为强烈。还有4.2%的读者坦言,多学点东西就是为了“多挣点钱”。
  不难看出,在人们热心求学的背后,学习的功利性倾向也在日益凸显。在竞争和压力面前,学习似乎逐渐和求知脱离了关系,成为人们谋取高薪、高职的一块敲门砖。
  最大的学习阻力是什么?
  尽管人们对学习的重要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但要真正付诸行动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调查结果发现,有1/4的读者认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以及“没有毅力坚持”是阻碍他们学习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的比例比女性高6.3%;而女生“没有毅力坚持”学习的比例比男性高11.8%。
  没时间或没毅力,说到底还是主观上的原因,而“经济条件不允许”(以15.8%的获选率排在第三位)则是影响读者学习的客观原因。文化程度越低的读者,受经济条件限制而不能学习的比例越高。另外,在校学生由于没有自己的收入,因为经济因素影响学习的比例也比平均水平高13.3个百分点。
  “学习型社会”何时到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大多数读者表示了较为乐观的预期。其中,35.3%的读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10年;24.4%的人认为需要5年;8.6%的读者甚至认为“现在已经实现”,三者合计将近七成(68.3%)。
  当然,也有少数人对此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要达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其中13.4%的读者认为至少需要“20年”;18.2%的读者认为至少要“20年以上”。
  (王雪森荐自2003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责编:子丑插图: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