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培育“科研先导型”教育

作者:方展画




  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师者的经验性行为。许多人把教育理解为一种“艺术”并将它拒之于“科学”大门之外。在教育界,也正盛行一种“拜师”风,就是让年轻的教师“拜”在一位名师门下,跟着看,跟着听,跟着想,跟着做,重演着科学还很不发达年代培养工匠的套路。我想,这也许正是“艺术”的烙印使然。
   我不想评说“教育艺术”这个词。但我想说,教育,的的确确是“科学”的,是能从科学角度加以研究并能提高水平与质量的。
  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中,我们发现两个亮点:一些新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走完了其它学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举成为当地的名牌学校;一些老校,长期以来默默无闻,甚至“沦为”“薄弱学校”,但仿佛也在转眼之间,峰回路转,异军突起,完成了重振威风的夙愿。在对这些学校进行调查和分析时,我们发现一个可以说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它们多半在学校的发展中构筑了务实而有效的教育科研“平台”,并将教育科研有机地融入了学校发展的内在机制之中。
  于是,我们在思考:在我们司空见惯的林林总总的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科研先导型”的教育。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去培育这种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与发展。
  科研先导型教育,是一种蕴含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行为的指南。它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之中。孕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研是一个“法宝”。
  科研先导型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实验与探索精神的教育。在研究的道路上,高举科学的旗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发展,这是我们对科研先导型教育最本质的理解。与此相应,引导教师走出“教书匠”的传统,建设一支科研型的师资队伍,是培育科研先导型教育的前提条件。当我们在呼唤“科研先导型”教育时,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型的教师,便无异于“纸上谈兵”,甚至是“缘木求鱼”。
  科研先导型的教育,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机理、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教育。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这是科研先导型教育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科技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前,决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需要不断变革,不断调整。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形成一种生成式的内部革新系统,确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能与时俱进。任何革新,都有潜在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实现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
  科研先导型的教育,是一种不断形成并不断完善自己独特办学个性的教育。一所学校的特色或个性,是强校之路的航标。在我们的文化中,“东施效颦”是为笑柄。但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意无意地重蹈当年“东施”覆辙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有许多学校不仅在办学风格、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如出一辙,甚至学校建筑、校园布局等方面也几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或特色,是目前学校发展最令人忧虑的问题。诚然,学校的个性化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不能期待于朝夕之间。但是,研究学校的实际,明确发展的方向,不断解决属于自身的独特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的学校独树一帜。
  最后想说的是:科研先导型的教育,仅仅是我们教育大家庭中的一族。
  (荐自《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5期合刊)
  责编:子丑插图:姚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