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孩子,坐下来,慢慢说……

作者:张宿灵




  在我的办公桌边,放着一把椅子,这不仅是为客人和来访家长准备的,更是为偶尔做错事的学生设置的。为犯错的学生准备椅子,起初不单是办公室同事们惊讶不已,连我自己也颇感莫名其妙。
  说来纯属偶然。那一次,高龙和张海帝打架,被同学们推搡到办公室时,我正在全神贯注地练毛笔字,一时无法接受这两位不速之客。我漫不经心地说:“坐吧。”也许从未对犯错误的学生用过这种温和的语气说话,满头大汗、神色慌张的两个孩子愣了,似乎被老师的语气搞得莫名其妙。我也怔了怔。又继续写毛笔字:“坐啊!”语气严厉了许多。两个孩子你看我,我看你,满头雾水,小心翼翼地坐下。“老师。”高龙叫。“老师。”张海帝也叫。“嘘!”我将左手食指放在嘴边,拾起毛笔指指办公室中安静备课的几位老师,示意他们小声点。“坐着好好想一想,把事情经过想完整,然后再说。一定要客观,别只强调自己的理由。”
  我才写了五个字,张海帝就组织好了措辞,开始叙述。接着是高龙。还好,说得都还客观,没有强词夺理,并在娓娓叙述中找到了自己错误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气氛融洽,两人认错态度都很好。
  他们认错的积极性让我平息了以往的雷霆之怒。末了,我诚心诚意地说:“你们叙述得很好,如果能把刚才说的写成一篇作文就更好了。”他们愿意马上就写。坐在办公桌前,他们不再局促不安,在老师发给的草稿本上刷刷地写了起来。一向腼腆的张海帝在作文时甚至忘乎所以地打了一个舒心的哈欠。27分钟,高龙写好了,文题是《误会之战》;29分钟,张海帝写好了,文题是《喜出望外的批评》。果然是“快速作文”。根据事件始末,他们的作文题贴合实际,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我在他们的作文本上批上鲜红的“优”。他们“喜出望外”地走了,我“喜出望外”地笑了。
  “坐下教育”值得一试。
  有了第一次的偶然,就有了第二次的必然。大概八九天后的一个很炎热、让人慵懒的下午,我刚到办公室坐下,一群学生蜂拥而来,又哭又叫,张张脸上被乱七八糟地涂了墨汁,生、旦、净、末、丑什么角色都有。旁观的学生和老师都忍俊不禁,办公室内外一片笑声。那群哭笑不得的“花脸”孩子七嘴八舌地诉说:“张老师,是高龙……”又是高龙,这个“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的调皮家伙。我怒不可遏:“叫高龙到办公室来!”
  他来了,七分害怕,三分得意。当然他也好不到哪里去,脸上、衣服上全是泼墨的“大手笔。”因为他趁同学趴在桌子上午睡时,来个“浓妆艳抹”,而被惊醒的同学也“以牙还牙”集体重拳出击。我禁不住一乐,虽然内心知道这是全校性的大笑话,影响很不好。刚巧几天前,同事间传着一本“人体彩绘”画册。我扔给了高龙,让他坐下慢慢看。看完,他眯着那双被饱蘸墨汁的“熊猫眼”笑了。“老师,我只听过人体彩绘,以为是胡乱画,谁知……”
  “回去把脸洗干净,向同学道歉,没有下回了,啊?”“Yes!”啪的一个立正。
  挺乱的一个班,“高压”政策用过,反抗却历久弥坚;“怀柔”政策用过,但过耳即忘。而一把不起眼的椅子,竟意想不到地成了稳定剂。从此,每当同学间出现小矛盾,发生小摩擦而走进办公室时,我总会说:“孩子,坐下来,慢慢说……”
   责编:涂乃登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