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非典,让我们想起中医教育

作者:村 夫




  最近我们对一些“国宝级”的全国著名老中医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对中医的奇效和中医教育面临的现状的报道令人深思。
  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就说:“对于‘非典’的攻克,中医自有其优势。非典型肺炎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的历史悠久,并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因此对于中医而言,非典型肺炎并不是个了不起的病。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采用中医药,完全可以治好非典”。而他们也用事实验证了中医的奇效,许多病人得到了完全康复。
  那么我们就大力利用中医来进行非典治疗吧!但是,问题出来了,那就是建国后我们的中医教育并没有培养出很多合格的中医。用邓老的话说:“建国后五十年来,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大夫”。
  有人就说,那就开出中医药方给大家用,不就迅速地大范围地制服非典了吗?不是这样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中医治病是动态的,随时根据病情变化,治疗方式或药品及剂量等都要变化的。即使一样的病情,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呢,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足够多,而我们的中医教育实实在在地说,确实没有培养出多少好中医来,在中医界有学识的老中医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令我想起了去年,我们的记者在全国十几位“国宝”级的全国著名老中医的支持下,连续做了几期批评中医教育的长篇报道,引起了中医教育界的巨大震动,使得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召集全国的著名老中医们和各大中医院校的校长们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在会上,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大学校长们认为中医教育是成功的,而老中医们严厉批评了我们的中医教育现状。
  比如认为中医如果向西医靠拢就危险了。他们认为中医不是落后的,在科学上是超前的,中医的模式是辩证法的,而西医的模式往往是机械唯物论的;
  比如“中西医并重”还需观念上“并重”,在发展中医的投入上以及课程课时设置上都还不如人意,课堂上纯中医课时太少了,5年的课程纯中医课时才一千多课时,老师往往是“课堂讲一套,临床讲一套”,弄得学生“西医没学明白,中医也没学懂”。许多中医学院白天用的是中医,晚上则是西医,临床是中医,病房却变成了西医,用中医的东西还不到18%。
  比如中医有许多丢的东西,认为中医丢的东西太多,往往是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造成的。认为中医要发展,首先就要继承好,我们的祖先负责地把中医留下来了,我们就应继承下来并留给子孙,这才是负责任的。
  比如中医院校的教师的临床经验太少,老师应多些临床实践,否则他们在课堂上的50分钟,有30分钟讲西医,后20分钟讲中医,他们自己还不能临床看病,那这算讲什么?大家普遍认为中医的发展不是在实验室,而在临床。
  所以今天的中医往往是学西医的内容多,甚至有的新式中医大夫都不相信自己学的中医能治病了。中医后继乏人,没有几个能超过那些名老中医了。所以今天面对非典,虽然中医能治疗,而且已经治愈了一些人,但仍然是不能成气候的,因为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邓老告诉我们:“在全国其他地方,很多中青年中医,包括六十岁左右的中医,大多西化了,没有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临床经验也很欠缺,对中医信心不够……”全国著名的老中医焦树德教授也说:“几十年来,中医药院校没有培养出来多少真正高明的中医。”目前,中医药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中真正精通辨证论治的并不多。中医教育的这种后果是严重的。致使今天的中医在抗非典战争中不能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治疗乙脑、麻疹、肺炎那样挺身而出,为全国人民排忧解难。
  焦树德老先生曾对记者说,他们最担心的是等他们这一批老中医过世后,中医现在面临的后继乏人的局面将会雪上加霜,所以许多名老中医甚至都很少看病了,只想夜以继日地写下他们半个多世纪来行医的体会、感悟和经验,留给后人。听到这里,记者心酸不已。
  可喜的是,邓老及其弟子主导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对此早有自己的发展规划。据邓老多次对本报记者透露,他们早在几年前就抓紧了名中医的培训。如他们聘请全国最著名的15位老中医以跪地磕头的师带徒的形式重点培养30位有前途的中医学生,这种师带徒绝非形式上的、我们正规学校的师生那样的关系,而是终生在身边进行培养的。而这30位学生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们还给某些军队医院的博士生当导师呢。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彻底改革中医教育的弊病,回归中医教育的特殊的本来面目。
  令人可喜的是,民间的一些身怀绝技的赤脚中医大夫还大量存在着,只是很分散,不被大家所关注而已。北京东直门医院一位大夫就对记者说:“虽然在院校里没有培养出多少高明的中医师。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医术精湛的中医师散落在民间,为五千年中医传统的延续默默地努力着。面对非典的肆虐,中医界同仁理应放下成见,让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师施展身手,为人民的健康尽一份力。”
  经过这次非典疫情,令我们对医学产生了许多关注和期望,也许这对于我们的中医也是件好事。真希望我们的中医能从此被重视,我们的中医教育能重新走上有效的培养之路。
   责编:唐河插图: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