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教育部:高中择校严格“三限”等13则

作者:佚名




  教育部:
  高中择校严格“三限”
  
  3月24日教育部就治理教育乱收费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把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2003年深化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治理学校乱收费的重点:一是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坚决落实“一费制”;二是在城镇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要严厉禁止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收费使用管理。要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实行收费审计制度,探索建立收费听证制度。要落实学校收费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据了解,2003年,全国中小学的收费标准继续保持稳定不再提高,也不再设立新的收费项目。
  (摘自2003年3月25日《北京晚报》)
  
  江西高考首次加品德分
  
  江西省最近作出规定,凡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应届毕业生,今年高考可享受20分以内的加分优惠;退役军人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将“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纳入高考加分范围,打破了以往只有“竞赛获奖”、“省级优秀生”等才能享受加分的惯例。此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或烈士子女,也可在高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投档。
  (摘自200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青岛校长要过
  教育法律“关”
  
  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治教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青岛市教育局于今年开始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法律知识的考试。
  考试拟于今年8月下旬举行。考试的范围是直属学校的校级干部。据悉,本次考试的内容涵盖了国家及省市有关教育法规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生处分暂行规定》等13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凡此次考试总成绩达不到良好的干部,将取消其所在学校“依法治教示范学校”的参评资格。
  (周洁摘自2003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
  
  北京教师半数想转行
  
  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北京市93%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如果
  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
  据分析,造成教师精神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工作业绩与学生考试成绩紧密联系的评价导向。此外,生源减少引发教师岗位的竞争也是教师压力增大的原因。调查中发现,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情绪往往影响到教学质量。由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使中小学出现了劣质课现象。调查发现,一个学生平均每周要上4节差课,一学期要上将近70节劣质课。
  随着教改力度的加大,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成为今后师德建设新增的内容。
  (摘自2003年4月4日《京华时报》)
  
  石家庄重点规范
  中小学办学行为
  
  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重点治理班容量过大,课外作业量多,划分重点班及快慢班,向学生兜售各种商品等问题,石家庄市教育局日前向全市下发通知,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全市坚决取消附设在小学的“幼儿班”、“小小班”,小学招生以就近入学为原则;班额45人,最多限制在50人;贫困、边远、居住分散的山区,复式教学班班额不得超过40人。初中、高中以50人为宜,最多不得超过55人。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小学生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一周不得超过30小时,不准开设早晚自习。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时50分。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严禁初、高中学校侵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用餐时间授课,严格控制考试科目与考试次数。同时,严禁学校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文化班、补习班、提高班、超常班、奥林匹克班等,严禁社会上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开办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文化补习班。
  (周洁摘自2003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
  
  安徽优质高中
  可兼并薄弱者
  
  安徽省最近提出,办学模式应有所突破,允许优质高中改造和兼并薄弱高中。该省教育厅负责人认为,要鼓励、引导、支持优质高中改造和兼并薄弱高中,对于缺乏生源、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应该允许实行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允许并正确引导办学历史悠久、教育质量高的公办学校在保证本校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在实行与原校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教学管理前提下,单独举办或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
  (李志良摘自2003年2月11日《南京晨报》)
  
  湖南禁止教育
  行政部门编教辅材料
  
  湖南省教育厅日前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违规组织编写任何教辅材料并强求学生统一购买。
  据介绍,湖南省曾派出7个小组到各市(州)暗访中小学校收费情况,发现滥发教辅材料的情况十分严重。不少学生书包里教辅材料的份量已大大超过教材的份量。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成为乱收费的重要借口。
  (刘振兴摘自2002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海南开设环境教育地方课
  
  从2003年秋季起,海南省4000多所中小学将全部开设环境教育地方必修课程。在今后5年内,海南将建立起全省比较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海南省环境教育五年计划》《海南省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正式出台。环境教育地方必修课程的实施将成为海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个亮点,环境教育将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摘自2003年3月24日《中国教育报》)
  
  台湾教材放开,弊端渐生
  
  开学初,台湾地区一些人士举行记者会,痛批民间编辑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错误百出,不但许多内容错得离谱,
  而且错别字也比从前多上好几倍。有关人士要求公布教科书审查委员名单,并完善教科书编辑委员资格制度,避免不正确的教科书误导学生。有关人士严厉抨击台湾教育当局,平均每年花8000多万元(新台币)的审查费审查教科书,对书中错误却浑然不知,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据悉,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原先由编译馆编辑出版,近年来已日益放开,民间各种版本的中小学教科书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欺世盗名、利欲熏心、粗制滥造者。不仅九年一贯的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错误连篇,即使高中和大专教材也出现不可思议的问题。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
  
  韩国在青少年中
  扫“金融盲”
  
  一场扫除青少年“金融盲”的活动正在韩国展开。这一活动的发起者是韩国银行联合会等7家金融机构以及《每日经济》报社。
  在几乎已经没有文盲的韩国,提出扫除青少年“金融盲”,实属忧国忧民之举。韩国官方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韩国的信用不良者达到257万多人。这意味着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每10人就有1人信用不良。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信用不良者已超过47万。有人比喻说,这些青少年信用不良者就像还没有学会打枪的新兵拿着枪走上战场,其结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一认识,韩国一批有识之士成立了“青少年金融教育协议会”。协议会成立伊始,就举办了全国中学社会学科目教师研修班。协议会表示,学校教育是扫除青少年“金融盲”最关键的环节。今后他们将高举扫除青少年“金融盲”的旗帜,培养金融教育专家,开发金融教育软件,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青少年的金融智商,以尽可能地减少青少年信用不良现象的发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