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

作者:肖 川




  所谓“思想”,维特根斯坦给予了明确的表述:
  “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十分有价值的命题。它意味着:如果没有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人格的魅力了。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造先进的办学模式;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之所以要用思想来提升教育的品质,就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其行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的。而目标的确定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洞察。目标追求中的实际操作,既受制于要达到的目标,又受制于具体的环境。如果囿于操作的层面,行为就是盲目的,其效果就可能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从活动到行为再到操作,前者引导着后者,后者受制于、服务于前者。
  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从某一价值尺度来看,有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之分,也有深刻的思想和肤浅的思想之别。但不管何种思想,只有有自由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才有可能得到传播、丰富、深化或者修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自由言说、自由交流的空间。
  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我们自身的局限性、陕隘性。我们必须禁绝任何人把一种解释非法地晋升为惟一正确的解释的企图。我们只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理性的批判,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有可能揭穿谎言和无耻的欺骗。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特别需要培养一种民主的性格。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勇于承担的性格。
  让我们共同去营造生长新思想的氛围,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美好思想的土壤,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
  (摘自《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第4期)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