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玩雪课与素质教育

作者:徐迅雷




  “玩雪”课?“玩雪”课是什么课?
  2003年1月6日夜,杭州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7日早上人们见到一片白茫茫。对于杭州大多数低年级的小学生和幼儿来说,这可能是他们记忆中的第一场雪,因为杭州多年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雪。8日的《钱江晚报》报道说,杭城20余所学校都上了一堂“玩雪课”,孩子们欢天喜地来到校园,老师们全都和他们一起在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
  这间大课堂,一片白茫茫;童心萌于此,爱心始于玩;情趣满天地,素质润心田!在杭州大关小学,当校长朱玉琳通过大喇叭宣布取消第一堂课,让孩子们尽情玩雪时,孩子们激动得大叫。对于南国的孩子来讲,雪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雪不再是童话里的插图。雪带给他们的欢乐,相信在那一刻浸透了他们的血液,一辈子也不会遗忘。
  谁说一节课的玩雪,不是素质教育?谁说一节课的快乐,不是素质教育?谁说一节课的自由,不是素质教育?打破常规的举动,本身就是一次素质教育的范本。
  多年来,我们有些学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日复一日地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这一次特异的行动,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教育者中不乏极富素质的的智识者。当有的家长建议还是抓紧时间进行期末复习时,校长还代孩子们“求情”:“机会难得,要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啊!”当有的孩子迟到时,老师们没有批评:“怎么样,路上有没有摔跤?”当有的孩子迟到后,得知同学们已经玩过雪竟失望得大哭起来时,同桌把雪球塞进他的衣领脖子里让他“破涕为笑”……
  西湖上的“断桥残雪”是著名的风景,可是多年未见,此刻的雪景给老是纸上画景的语文老师平添了生动的教具。杭州市第十四中学的语文老师程远,干脆把自己的一堂语文课临时变为“雪景欣赏”,带着学生上了断桥,这一走竟引出好多学生“诗兴大发”,程老师说:“平时叫他们作诗?求也求不到。”要知道,此刻面对“雪花”的学子,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谁说他们写的诗歌不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摘自2003年1月14日《工人日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