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

一个也不能放弃

作者:李惠娟




  初涉教坛刚刚两年的我,这学期被派到乡下小学支教,接手了这个六(5)班。由于城市与乡村在各方面条件的差别,乡下的孩子较之城区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一定的距离。拿到这个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我顿时感到压力重重,语、数、英三门皆差的学生不下十个,其中竟然还有一个三门相加还不足50分的特差生。我满怀的信心在这张成绩单前消失殆尽,怎么办呢?“李老师,你们班的这个张帝不算名额,智力有问题,你就别管他了,其他差生估计下一番苦功还有药可救。”坐在我隔壁的王老师好心地提醒我。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成绩单,发现去掉这个三门相加还不足50分的张帝,其他学生至少在我的语文成绩上还有及格的可能,顿时,我感到心中的石头轻了许多。
  以后,我自然而然地就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张帝了。张帝小时候被开水大面积烫伤,脖子以下的皮肤都皱在一起,手臂也烫伤造成残疾,行动不便。开学之初安排座位时,同学们都不乐意和他同桌,于是我就特意为他开设了“第五小组”,把他安置在教室里放扫帚拖把的角落里,从此他就在那个小角落里自娱自乐。一开始我还经常提醒他上课拿书,按时交作业,可他似乎没有听见我的话,偶尔有时候也会拿笔在本子上写几个字,但作业从不交给我批改。渐渐地我也就不再管他了,任由他去,有时候上课时还叫他把那个角落打扫打扫,倒倒垃圾。虽然偶尔内心也会感到自己对他不公平,感到愧疚,可还是不知不觉地放弃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那些有希望的学生身上。
  半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一次批改学生的小作文时,我班张文君的一篇《我们班的“遗弃生”》吸引了我。今天想来,我真应该感谢这篇小作文,感谢我的学生张文君。因为正是这篇《我们班的“遗弃生”》让我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让我明白了张帝也有对知识的渴求,张帝也有被人重视的需要,张帝更有与其他同学一样受教育的权利。是张文君同学教育了我:“不应该视张帝为我们班的遗弃生,爱玩拼图游戏的张帝智力并不比一般同学差,他需要更多的关心,我们不应该放弃张帝,而应给他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关爱!”
  再次走进教室,面对张帝,面对张文君,面对全班同学,我这个班主任满心的愧疚,我决心给自己一个悔过的机会。我找张帝谈心,婉转地向他道歉,并把张文君等同学对他的评价转告给他,鼓励他以后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开始。沉默的张帝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讲过一句话,可他最后看我的眼神告诉我——我已经拾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新的一天开始了,虽然张帝仍然坐在第五组,但他已不孤独,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同桌——一个主动要求和他坐的好同学,更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再也没有了“遗弃生”的概念,张帝和任何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敏感的张帝感觉到了身边的变化,他也随之改变了:上课时他的课桌上放着的是书本,再也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当我的眼光偶尔掠过那个曾经黯淡的角落时,经常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我相遇;每天收上来的作业本是51本而不是50本,虽然那一本上的错误明显较多,但我仍是满心欢喜,满心希望!
  今天,我抽查昨天布置学生背诵的《长征》,一连叫了十几个学生,都背得不尽如人意。突然,一双怯怯的想举又有些害怕的小手跃入我的眼帘——是张帝,他的眼神似乎在说:“老师,我想试试。”“张帝,你来背诵!”“红军不怕远征难……”张帝流利地甚至还颇有感情地背诵完了全诗,未待我做出评价,掌声已热烈地响起……
  这掌声带给我的是对张帝的愧疚,是对自己近半学期以来对张帝不负责任行为的悔恨与自责。然而这掌声所带给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我的学生教育了我,让我及时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大错,庆幸我又拾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庆幸在今后漫长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不计名额的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学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作者地址: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邮编:213300)
  责编:叶万军插图:连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