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明古国的代名词——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陶瓷出口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器皿来了解中华文明,并把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China)。

  在我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瓷器是由陶器演变发展而来的。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青瓷器。自东汉时期始,瓷器工艺日见成熟。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和北方的青瓷就渐渐有了区别。南方青瓷以浙江越窖为代表,北方青瓷以河北邢窖为代表。北朝晚期,河北邢窖烧制出了白瓷,揭开了中国瓷器史上又一个新篇章。唐代,最终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

  在唐代制瓷工艺中,在青釉、黑釉、褐釉等器物上另外施加不同颜色的釉,烧制成绚丽多姿的彩瓷,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手法。“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发展史上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宋代,是陶瓷技艺的繁荣时期,以高度发展的单色釉著称于世。元代,瓷器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多颜色釉,把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明清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心。“珐琅彩”和“粉彩”代表了清代陶瓷的最高成就。其中珐琅彩瓷器被誉为“世界奇迹。”

  早在13世纪,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写的游记,认识到中国生产的瓷器是何等的奢华与精致。中国瓷器的东方神秘感和独特魅力以及因易破碎、难运输的特性而造成数量上的稀少,使她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成为欧洲各国皇室所醉心搜罗的对象。中国近代蒙受西方列强欺侮之时,国内外的古玩商通过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疯狂地搜罗、劫掠各地的瓷器精品,或从中牟取暴利,或邀功请赏。总之,在满足他们积蓄已久的占有欲的同时,我们的民族瑰宝也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其中美国的波士顿博物馆,其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我国的历代瓷器,在开放的三个陈列室中,有晋代越窑、唐代三彩、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代的青花器和彩瓷等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瓷器精品。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弗利尔艺术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都藏有数量颇丰的陶瓷文物。

  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唐三彩的收藏质美量丰,其中的三彩驼、三彩文官佣、三彩镇墓兽等都是极品。在法国,著名的公私博物馆中都藏有中国文物,尤其是中国的瓷器和家具最为普遍。日本有计划地搜集中国瓷器,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了,所以其藏品也更为丰富。

  我们这里就以鬼谷下山罐和过墙梅竹纹珐琅盘为代表,向大家介绍这些瓷器的身世,一起从中感受各样美瓷的魅力,倾听它们多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