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私家文物惨遭蹂躏




  中国是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文物收藏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收藏场所:皇家或私人文物收藏所,以及贵族苑囿。到宋代,搜求古物与古物鉴赏之风大盛。皇室建有稽古阁、博古阁、尚古阁,同时还出现了欧阳修、赵明诚等著名收藏家,以及《考古图》、《宜和博物图》、《集古录》、《金石录》等文物著述,极大地推动了私人文物的收藏。清代文物收藏鉴赏之风更盛,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收藏鉴定家,中小收藏家更数不胜数。到民国时期,虽经战乱和社会动荡,但文物收藏仍为官宦、文人之时尚。即使一般居民家大多也拥有一两件诸如古币、瓷碗、花瓶、家具等文物。

  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祸及私家文物。如在1932年日军制造的一二八事变中,原中华民国农矿部部长易培基,就损失“书籍207箱,内有宋元本7种,精抄本40余种,明刻本450余种,殿本50余种,碑帖1300余种,内有明拓20余种,故宫铜器拓片200余种;瓷器7箱,内有明瓷及乾嘉瓷40余件;铜器30余件,内有楚宫钟及汉鼎彝弩洗17件,六朝唐造像10尊,元权4件;石器13件,内有汉石经13方,魏唐墓志3方,魏唐造像4方;雕漆器24件,内有明嘉靖大瓶4、屏风2,嘉靖小瓶6、小盒2……以上各项尽成灰烬”。《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第一卷第二期,1932年4月。在商务印书馆任职的英文专家周越然,时任教育部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的刘士木等的私藏,也在劫难中化为乌有。

  抗战八年期间,由于日军抢夺、盗窃,私人文物收藏者和普通居民所保存的文物也蒙受空前的劫难。

  1937年11月14日,日军占据江苏太仓县城,“城中金银珠宝,字画古玩,被掠一空”。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入城后大肆抢劫、放火,华中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大将在苏州地区抢到一份古物字画目录后便指使爪牙按图索骥,一一加以抢劫,劫夺之余,实施纵火,苏州城内许多文物连同古建筑一起葬身火海。《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5页。

  同年12月,江阴要塞失陷。日军进入城内以后,肆意纵火淫掠,以至城厢夜间到处火光灼天,钱财、字画及文物被掠一空。

  1938年4月8日,日军谷国元治郎部一千余人入侵山西襄垣县城后大肆抢劫,“唐代古屏两对和金佛、玉塔、古画”等众多文物被抢夺。政协山西省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办公室:《山西文史资料》第56辑,第94页。

  1938年5月11日,日军在厦门地区,“进入民居抢劫财物古玩字画,一见即拿,洗劫一空”。

  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犯湖南临湘陆城,抢劫并拆毁古建筑观音阁,而城内藏书最多为葛、易、教、丁、吴数家书楼,各有典籍累千册。其中善本书不少,还有海内孤本。名人手迹以及名贵文物,这些在日军铁蹄之下被付之一炬。

  1938年6月,日军土肥原贤二所属合井部队在开封查抄冯翰飞住宅,劫走《吴道之山水》立轴一幅、宋画《儿童戏水图》立轴一幅、《王石谷山水》立轴一幅、《戴醇士山水》立轴一幅。《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页。

  1944年1月17日,日军兵分三路冲入广东南雄县城,将广东省银行、南雄县银行、粤光茶楼、丽华金铺、南华旅店、雄华书局、保行钟表店、元亨利布店内的财物及古玩、字画等“尽劫一空”。同年秋,日军侵犯广东怀集,大肆抢劫财物,“图书、古玩损失2210千元”。

  南京民间私家收藏被劫不可胜计。如陆禹云先生“半生喜著古钱,精鉴别,所藏不下万金之价值。此钱在仓促间未携出,悉被贼劫”。吴蕴伟损失古物93件,龚启昌损失古物200件、字画300件,肖孝嵘损失字画27件、古物44件。1945年5月,日军中支那派遣军镜字第6806部队楼井信二,从原教育部官员王鲲楚家中,劫走郑板桥书屏4幅、郑板桥中堂花卉1幅及曾国藩所书对联2幅。

  杭州王鲲徙收藏甚丰,仅著名文物就有东周长方鼎、梁代观音石造像、秦镜、汉镜、端砚、香炉等多件在日军占领期间被洗劫。

  福州左赋才,1944年10月,被劫去宋明古玩、瓷器、花瓶等多件。

  桐乡范文治,1937年11月被掠去各式细瓷花瓶、瓷佛、朱红碗、陶器、古钱等四五十种。

  至于学者被掠夺的古物,可以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为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顾颉刚前往重庆,而留在北平的书籍、字画、碑帖、金石及信札、手稿等,全部被掠夺。其中,有印章150方,照片1000帧、古钱650枚、古镜3个、石刀2柄、古经2卷。王聿均:《战时日军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台湾《近代史百年集刊》第14辑。中央大学教授金毓黻损失字画60幅、古物112件,金陵大学崔敏俊损失古物85件,赵廷炳损失古物34件,胡小石损失字画206幅(在金大图书馆被损),碑帖3000种、古物900件。

  私家文物损失除私人收藏家外,更多的应属普通民众家庭存留的如器皿、家具、钱币、香炉、金银首饰等古物,而这类文物往往作为普通物品使用,申报损失时也仅仅作为一般财产。如日军侵占浙江东阳期间毁坏家具六万五千余件。浙江吉安战时损失家具农具三十五万二千二百余件,广东三水被日军掠夺杂物110019件,山西保德县损失首饰4137件、家具农具271490件,日军盘踞山西柳林期间抢劫金银35447两、贵重器物716件,山西方山有16990件家具被毁,日军在河南辉县掠夺金属101万公斤,山东乐陵县有3360733件家具被毁坏,1624757件金银首饰遭劫掠,山东宁津县损失各类首饰92808件,山西原平县遭日军抢劫的金银珠宝及贵重物品折价2454900银元。全国各地此类损失比比皆是,其中,也会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戴雄:《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概况》,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