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少年胡适及其早年小说《真如岛》

作者:王振忠




  胡适早年曾打算撰写一部长篇的章回体小说,这篇题作《真如岛》的小说共计四十回,刊登在清末的《竞业旬报》上,但后来因故只做到十一回,便没有再写下去。当时,胡适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真如岛》的故事情节颇为连贯,但每一回基本上都有一个主题,分别着力批判了早婚、近亲结婚、阴阳八字、果报轮回和诵经拜佛等。其中提及的一些桑梓风俗,直到晚年,仍然时常勾起他的回忆。
  《真如岛》的第六回,说徽州府绩溪县下泉村人胡瑙,因村中做善会,热闹得了不得,“原来这善会要整整的做十天”,到第四天时,“合村人家都戒绝荤腥,一概吃素斋”。胡瑙带着亲戚孙绍武、程翼璜、程翼华三人去看会场,“那会场是借胡家的祠堂来做的,很是广阔,大门首立了二个纸扎的菩萨,一个红面长须,一个青面獠牙,都有一丈多高”,胡瑙见了连忙拜揖顶礼……
  程翼华便问道:“姑夫,这是什么菩萨?好怕人呀!”
  胡瑙低声答道:“这一位是大王菩萨,便是唐朝的雷万春将军。”又用手指道:“那一位是小王菩萨,便是唐朝的南霁云将军,都是生则为英死则为灵的大英雄呀!”……
  边说边走,眼看着就进了大门,上面塑着一位菩萨,“粉红脸儿,年纪像是甚轻”。胡瑙道:“这位太子菩萨,便是唐朝的张巡,两旁这些菩萨,都是那睢阳城内战死的三十六人。当日亏得他保障了江淮数郡,我们这里的人才得不遭兵难。”
  胡瑙提及的“张巡”,在唐朝历史上是实有其人。此公为开元末年进士,安禄山起兵后,诏拜御史中丞,守护睢阳。据正史记载:“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他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苦撑数月,终因粮尽援绝,城陷被杀。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相关史料,张巡麾下诸部将中,以雷万春、南霁云最为著名。
  胡适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真如岛》中的“下泉村”,从命名方式来看与此颇相契合(“上庄”亦称“上川”,“上”与“下”相对,“川”与“泉”同类)。大王、小王和太子会等,留给胡适的印象大概极深,直到晚年,他在各种场合都还时常提及。譬如,一九六○年四月六日,寓居台北的胡适从“中研院”出来,“在出来的车上,看见南港一带家家户户的拜拜情形,很热闹”,这陡然勾起了他的回忆:
  这就是我们大陆的迎神赛会。绩溪的“太子会”之外,六月、七月也都有一个赛会,叫做“大王会”、“小王会”的,相传是南霁云和许远的故事。南霁云和许远帮同张巡守睢阳很久,睢阳在河南省;北方暂时稳定下来,江淮得以无恙,因此我们徽州也为他们举行迎神赛会。这时还作戏,远道的亲戚,要早几天预备一些礼物像水果一类的东西,用花布包好送去请亲戚来看戏。邻近的,也要请他们吃了饭看了戏才走的——这是我童年时代的社会背景。
  虽然南港不是绩溪,台湾亦遥隔大陆,但风俗的相似,还是勾起了他对于故土的一脉相思。
  根据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的调查,绩溪县西北乡五都、六都、八都(绩溪自县城北门起,按逆时针方向,将境内划分为十五都,上庄即属八都)一带的“太子菩萨会”最为盛行,届时的迎神赛会,“演剧进香者以千计,妇女跪拜,焚纸箔者无算”。“太子菩萨会”即太子会,胡适在《四十自述》的开头就写道:“太子会是我们家乡秋天最热闹的神会”,虽然当年的太子会多少让人有点失望,但其中仍有四队昆腔、六出正戏:
  粗乐和昆腔一队一队的过去了。扮戏一出一出的过去了。接着便是太子的神轿。路旁的观众带着小孩的,都喊道,“拜啊!拜啊!”许多穿着白地蓝花布褂的男女小孩都合掌拜揖。
  神轿的后面便是拜香的人!有的穿着夏布长衫,捧着炷香;有的穿着短衣,拿着香炉挂,炉里烧着檀香。还有一些许愿更重的,今天来“吊香”还愿;他们上身穿白布褂,扎着朱青布裙,远望去不容易分别男女。他们把香炉吊在铜钩上,把钩子钩在手腕内里,涂上香灰,便可不流血。今年吊香的人很多,有的只吊在左手腕上,有的双手都吊;有的只吊一个小香炉,有的一只手腕上吊着两个香炉。他们都是虔诚还愿的人。悬着挂香炉的手腕,跟着神轿走多少里路,虽然有自家人跟着打扇,但也有半途中暑热走不动的。
  …………
  这里的描摹,是当年绩溪太子会的真实场景。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还提及,某年上庄村“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让他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但后来由于族中长辈反对而作罢。
  关于“太子会”和“保安善会”,在徽州各地颇为普遍,晚清经学大师俞樾的《春在堂诗编》卷二有《打标》诗:
  有唐张睢阳,正气干云霄。即今对遗像,凛凛寒生毛。
  …………
  独念南与雷,两君人中豪。面受城下箭,指断筵前刀。
  城破等死义,大节皆无桡。鬼岂有大小,分别真徒劳。
  上揭最后四句注曰:“船中奉唐张睢阳以逐疫,而以雷万春为大王,南霁云为小王,神像大小因之。”俞樾于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秋天前往徽州,馆于休宁汪村(也就是充当徽商汪氏的家庭教师)。此后“萍踪岁岁客新安”,每年都是二月前往,十一月返归,前后历时六年。他所撰写的《打标》诗,状摹的是休宁的保安善会。至于绩溪,据清抄本《绩溪县城市坊村经理风俗》记载,“闰年于六月中,阖城卜日致斋,造龙舟,分方隅,祀五方帝,共祀张睢阳殉难诸神,名曰善会”。另外,在绩溪,除了六月外,七月二十三日为张睢阳诞辰,“坊市分五土之色,制花灯,遍游三夜,日出瘟车,以驱疫疠”。揆诸实际,无论是“五方”还是“五土”,都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有关。
  在传统时代,瘟疫是一种极为恐怖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因其发作快,且传染迅速,往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置人于死地,一般民众对之恐惧至极,但却束手无策。而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视之,人之患病是因为身体内部的五行相克,引起阴阳失调所致,故而瘟疫便相当自然地与阴阳五行相结合。《真如岛》中那位颇懂得新学的孙绍武认为:
  先王以神道设教,做会赛神,便也是神道设教的一条法子。因为每逢炎热的天气,便有许多秽气,积蓄在空气里面,久而久之,叫人家用锣鼓、爆竹把这些疫气都震得散开了,这便是预防瘟疫传染的法子。后人不懂得这个原理,于是变本加厉,专在木人土偶面前烧香许愿,祈求免疫……
  但不管怎样,举办善会是为了保佑社区安宁,男增百福,女纳千祥,故而称为“保安善会”。据新编方志对当地风俗的记录:就整个绩溪而言,保安善会的会期一般为三五天,而在胡适的故乡上庄一带则较长,前后长达十天左右——这与小说《真如岛》的描摹恰相吻合。保安善会举办之前,一定要请纸扎工匠打造龙舟,糊以棉纸,染以黄色,并画水浪、鱼虾等,每艘龙舟长约一点五丈,有二十四舱和三十六舱之别,其中各置大小菩萨二十四尊或三十六尊。通常是在船头立大王雷万春、小王南霁云,其大小与真人相似。而在舱中,则安置张巡、许远相对而坐。有的保安善会的规模相当之大,如明末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毗邻上庄的旺川(胡适情人曹诚英的家乡)一带之保安善会,笙鼓细乐,燕饮累日,参加者就多达一千七百多丁。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曹诚英在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编辑的《农学杂志》特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题作《安徽绩溪旺川农村概况》的调查报告,其中也提及保安善会的做法:
  ……有大兵船一只,船头所立为某将军大王菩萨,身大丈余,青面,执大刀;船尾立某将军小王菩萨,红面,亦执大刀。船中有兵士五百余,所有菩萨皆草裹纸,衣内有木架,大王、小王之身架为黄檀树所制,极坚硬,以……村民必须抢大王奔跳而期得走也,会期十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