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著名红学家朱南铣先生

作者:张书克




  胡适一九六○年五月三十日的日记提到大陆出版的《红楼梦书录》(一粟编)一书,并且问道:“一粟不知是谁?”其实,“一粟”并非一人,而是周绍良与朱南铣两位学者的合用名。
  朱南铣先生(一九一六——一九七○年),江苏无锡人,一九三六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专攻数理逻辑,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外哲学方面造诣极深,并钻研藏文,研究游戏史。陈寅恪对此评价说:“清华哲学系一代比一代花样繁多了。”
  一九四三年,朱南铣从清华研究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先后入上海侨声报、美联社翻译电讯。业余研究《红楼梦》。他广泛搜集《红楼梦》资料,收藏甚富。一九四九年十月,朱南铣进上海三联书店(后并入北京人民出版社)任编辑。此后一直在编辑岗位上。在同事的印象中,他为人长厚,博学多能,笔头甚勤,积累资料颇多。
  作为红学家,朱南铣先生对红学研究最大的贡献是与周绍良先生一起,以“一粟”的笔名出了两册《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及一册《红楼梦书录》(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辑录了一九五四年十月以前有关《红楼梦》的主要资料和书目,是汇集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资料最全、最丰富的两部书,可以说是红学研究的必读参考书。另有红学方面的论文多篇。朱先生还是个杂学家,著有《中国象棋史丛考》一书(中华书局二○○三年版)。除象棋、打马外,他对围棋、博塞、双六等竞艺项目也多有研讨。并点校有清人肖的《永宪录》(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译有英国作家海登的《科学小品集》(三联书店一九五一年版)。
  “文革”开始后,朱南铣下放湖北咸宁干校。一九七○年十月十一日,朱南铣酒后不慎掉进水塘被淹死,终年五十四岁。其同事王以铸先生有诗记述此事:“傍晚不见人,喧呼寻朱子。生者转山间,死者沉水底。大醉返山林,直赴清池里,露命未可恃,奈何竟若此。日前尚对床,促膝论诗旨。今夜武昌行,同车为人鬼。遗体付荼毗,后事余为理。倘天假以年,当大有为耳。其才岂可识,视之多尔尔。方家宝其书,是终为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