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短长书

作者:汪永晨等




  洪水与水坝
  
  二○○四年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因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77%。为什么会这么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国家防总办的人认为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包括:多年来连续干旱,群众都是盼水、想水,但有些河道已经堵塞了,河道里面违章建筑也比较多,一旦来了大洪水,排水不畅,就会造成一些洪涝灾害。此外,中国有三分之一的水库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修起来的,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水库属于濒险库。
  其实,因洪水造成的垮坝灾难在国际上并不罕见。历史上,一八六四年,英国戴尔戴克水库在蓄水中发生裂缝垮坝,死亡二百五十人;一八八九年,美国约翰斯敦水库洪水漫顶垮坝,死亡四千至一万人;一九五九年,法国玛尔帕塞水库因地质问题发生垮坝,死亡四百二十一人;一九六○年,巴西奥罗斯水库在施工期被洪水冲垮,死亡一千人;一九六三年,意大利瓦伊昂拱坝水库失事,死亡二千六百人;一九七九年,印度曼朱二号水库垮坝,死亡五千至一万人;一九七五年,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然降临的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在内的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数十座小型水库、两个滞洪区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死亡人数,超过八万。这是世界上最惨的一次垮坝事件。
  近年来中国的天灾人祸及渭河连年不断的水灾,使得九十二岁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张光斗,八十岁的中国工程院院长钱正英,五十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终于在二○○三年十月开始承认了:三门峡水患。水库地震属于人为诱发地震,这点在国际上已经达到共识。至今为止,全世界有一百多座水库曾经有诱发地震,中国就有二十多座水库诱发了地震。研究表明,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库容、水库坝高、库区地震活动性、库区岩性、地下水透水性都有关系。
  传统上,水利工程师会选择这样的计划:把河流改造成高效能的水道,尽速把水从陆地排到大海,但是无论城市的排水道挖得如何大,河道如何被拓宽和拉直,堤防筑得如何高,洪水依然困扰我们,从密西西比河到多瑙河都是这样。每当洪水再来时,造成的灾害总是一次比一次严重。
  与国际上的很多观点与做法不同的是,今天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修建大型水坝的原因依然还有人认为:不能让水白白流掉。乃至,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的三江之一怒江,将修建十三级大型水坝;乃至,金沙江虎跳峡区域,要修建“一库八级”梯级电站;乃至,大渡河主流和支流加在一起,要修建大小水坝三百五十六座。
  荷兰奈梅亨大学水利学家彼得·尼恩斯认为:最近的洪灾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水利建设。以往当河流仍是曲折地流入大海,洪水迂回地穿过蓄洪区,滞留在湿地和内河三角洲后,便失去了势头和水量。可是今天,水不受妨碍地流入大海,意味着上游一旦下雨,水便会立即流向下游。更糟糕的是,每当人们关闭蓄洪区,流向下游的洪水变得更为猛烈和不受控制。堤防成为了最弱一环,让洪水更易找到出口。工程师企图把复杂的河流水利学,化为水管的简单物理学,承诺这是保障安全,却已经造成了危机,加大了洪水的威力。
  水利学家以欧洲改造最多的莱茵河为例,过去两个世纪,德国的工程师取缔了倒流,隔绝了蓄洪区,目的就是改善航道,加快洪水流出阿尔卑斯山脉,进入北海。今日,河流已经失去了7%的原来长度,水流加快了三分之一。当阿尔卑斯山脉下滂沱大雨,洪峰从多个支流同时汇入干流。本来支流相距甚远,而当五分之四莱茵河的蓄洪区都被堵住,水位不断上升,结果是洪水渐趋频繁,对处于蓄洪区的家园、办公室和道路的破坏越来越大。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也出现相同的情况。世界第二大河流集水区是穿过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湾。尽管过去一个世纪花了七十亿美元建造大堤,它的源头——老人河(Ol’Man River)的情况验证了作家马克·吐温的格言:“万川汇聚,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场在后,也不能污染无序的溪流,也不能指挥溪流的方向,使它们服从。”由一场特大暴雨而引发整整一个水库群的大规模溃决——无论是垮坝水库的数目,还是蒙难者的人数,它都远在全球同类事件之上,这一天灾与人祸紧紧绞缠的惨烈历史,不能不令文明时代的人类铭心刻骨引为借鉴。
  二○○四年,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他《论大坝与生态》的文章中说: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这是目前讨论大坝与生态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实上,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和整个河道的影响,从生态角度讲,是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才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因为建坝改变了河道的流态,导致坝址上游河道泥沙淤积。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对下游河道、江湖关系以及入海口的影响,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汪恕诚部长在他的这篇文章中还说: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消落带等不良地质灾害。汪部长认为:大坝对生态的八个方面的影响中,要高度重视的除了移民问题外,就是水坝对泥沙与河道的影响问题。
  二○○四年八月金沙江虎跳峡关闭后,住在云南丽江虎跳峡边上的老乡,虽然不能深刻地认识水坝与生态的关系,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质朴地认为:“我们这里山太松了。”哈巴雪山坡上的土有几十、几百米厚,一动它就会像剥皮样一层层掉下来。老乡认识到的这一点,地质学界恰好也有论述。已故著名长江地貌专家沈玉昌一九六一年发表的《河谷地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上提到:“水坝常常选择在峡谷区,它的谷坡一般说来是不稳定的。例如金沙江虎跳峡,两岸山顶高出江面二千五百至三千米,江面宽度三十至六十米,悬崖峭壁,惊险万状,这对于筑坝是有利的一面;但崖高坡陡,容易发生滑坡,虎跳峡就曾因山坡崩坍而引起断流。如果坝址的岩层破碎,山坡岩层疏松易坍,施工后坝的位置会因此而必须改变,事实上也有过这种例子,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可能破坏山坡的平衡,而引起滑坡。”
  针对二○○四年洪水并不是太大,泥石流、滑坡、地震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国家防总指挥部明确提出:给洪水以出路。给洪水以出路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河道的通畅,让洪水能够比较顺利地下泻。同时要保护可以调蓄洪水的湖泊,洼地,尽量避免我们的经济发展去侵占它。
  中国防总指挥部“给洪水以出路”的思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与做法是一致的。在欧洲,人们开始注重减低洪水的威力,把水分散到田野、湖泊、蓄洪区和蓄洪层。或是拆除堤岸、堤防和大堤,让洪水流到蓄洪区。恢复河流的迂回绕道和沼泽湿地,减低水流,并接上城市排水道,使洪水渗入地下。河流需要空间排洪,而城市也需要变得可以渗水。
  在中国,还有另外一条措施在保障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那就是国务院签署第四○九号国务院令,颁布《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二○○四年九月一日开始施行,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其中第一项工程就是针对水库的:坝高一百米以上、库容五亿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诱发五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必须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的金沙江虎跳峡“一库八级”梯级电站,坝高和库容全都超出了这个界限。可是现在该区域还没有架设一个区域专用地震台。有关专家说,要修建这样巨型的水电工程,至少要提前两年铺设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它们的小震活动。但是,这些工作都没有开展,有关部门已经在虎跳峡挨家挨户地找移民做工作了。其实,不仅是虎跳峡、怒江、大渡河,中国正在修建的一个又一个大型水坝又有哪个建了地震台网呢?
  四川理堂县境内的一眼温泉,从一九七三年以来,记载了川西、云南的七次五级以上大地震,包括一九九六年的丽江大地震。二○○三年,大渡河流域的雅安境内连日普降暴雨并引发大规模泥石流,三一八国道线天全县城至二郎山七十公里路段共发生泥石流六处。天全县境内三一八国道全线中断,近千名旅客和数百台车辆滞留。一辆双排座小货车被泥石流推下悬崖,一辆从甘孜州开往成都的大客车被泥石流淹没。
  川西、怒江、金沙江虎跳峡区域都是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每年的地形变化在国内都是很高的区域。还有,虎跳峡区域岩性为碳酸岩。这些都是诱发水库地震的高概率因素。要在地质活动频繁的金沙江虎跳峡区域,修建“一库八级”梯级电站,水库空间密度又如此之高,会不会因其中一个水库地震,诱发周围较大水库地震,形成连锁反应?
  不破坏自然,又让生活在那里的人民生活有所改变,灾难往往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四年七月底,虎跳峡作为旅游景点还没有封时,三个外国人听说那里要修大坝后坐在路边的石头上长坐不起,望着奔腾的江水放声大哭:“我们那里没有这样的峡谷,要人工修建很多景点,吸引别人来看。天上是玉龙、哈巴雪山,下面是草甸、原始森林,再下面是咆哮的大江,这样的景色在世界上都没有几个。为什么要毁掉?
  中国二○○四年夏天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个特点:那里的风景很美,那里人民的日子过得很穷。洪水与水坝,这个夏天,我们的国人能从因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77%中,明白些什么吗?
  
  从拳击角力到太极拳
  
  阮 炜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今年夏天在希腊举行。这使人产生了探询奥运会古今对比的兴趣。
  现代奥运与古代奥运之间有一重要区别:现代运动员必须着装参赛(尽管近年来随着体育商业化加剧,为提高“观赏性”,女运动员着装日趋简约),而古代运动员必须全身赤裸(且为清一色的男性)。换言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裸体运动会,简称“裸奥会”。裸奥会与古希腊适宜的气候应不无关系,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情欣赏运动员的强健体格和优美身姿。没有哪个古代民族像希腊人那样着迷于人体美,也没有哪个古代民族像他们那样明目张胆地歧视臃肿肥胖者。在古希腊人看来,灵魂固然重要,但身体同样重要。相比之下,近二三十年兴起的“身体文化”似乎只是古希腊的一个遥远回音,且直至目前,现代人似乎仍是那么矜持,那么羞羞答答。可正是裸体运动习俗让古希腊人感到无比骄傲,以为这恰恰是希腊文明的优越性所在。周边民族为何如此野蛮不开化,竟着装比赛?然而很难说裸体运动的目的是纯粹的审美。把一个甚或不止一个青少年纳为情人,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的社会责任;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性关系被视为正常甚至可取。既如此,体育与性之间怎可能画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
  但裸体只是古奥运的一个方面。正如现代奥运有种种仪式,古奥运对希腊人的吸引力并非仅在于比赛本身,也并非仅在于裸体运动员的健美身姿。古奥运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祭典。事实上,每场赛事都是祭献给宙斯的,且祭仪所花时间并不少于比赛。第三日的百牲祭尤为盛大,并不亚于现代奥运会狂欢节般的开幕式。当一轮满月冉冉升空时,一百头白色公牛在悠扬笛声中被人道地祭杀。之后,肥厚的腿肉被割下来焚烧。人们相信,那袅袅肉烟正被宙斯津津有味地享用。此时此刻,在场者的满足感达到了顶点。如果说现代奥运每场比赛的结果都会即时播报到全世界,获胜者的同胞会因之兴高采烈、欢呼雀跃,那么古奥运每场比赛结束后,报信人也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宙斯神庙,以亢奋的语调把结果宣报给宙斯。当然,没有一个运动员会忘记祈求宙斯保佑自己获胜。为了确保比赛公正,奥运期间人们给十三四米高的宙斯石像穿上一件巨大的法官服。为了使宙斯像感到舒适惬意,工人们还一刻不停地给他进行一种独特的“按摩”:从一个黑色大理石小池里汲油灌入他体内。当按摩油沿着内壁上的文字状沟回往下流渗时,烦躁不安的宙斯脏腑便得到了抚慰。
  希腊人对奥运会的执迷也非现代人所能比拟、所能想像。在没有电视直播以调动情绪的情况下,这种执迷就更令人惊讶了。公元前四八○年,当少许斯巴达人在温泉关奋力抗击波斯大军入侵时,数万名希腊壮士正在声嘶力竭地为一场体育比赛狂吼呐喊。这使波斯国王薛西斯手下一个将军颇感诧异。希腊人乃何许人也?对这种小事为何如此狂热?当得知获胜者的奖品竟是一圈橄榄枝冠时,他的诧异便禁不住转为对希腊人的鄙夷了。此事后来每每为西方人所津津乐道:希腊人置生死存亡于不顾,也是不能错过一场奥运比赛的。自公元前七七六年举行第一届有文字记载的奥运会以来,这是第六十五届,而使数万希腊壮丁不顾家国安危沉醉其中的,正是摔跤决赛。从公元前七七六年到公元三九四年,古代希腊罗马总共举行了二百九十三届奥运会。相比之下,现代人刚刚举行了第二十八届奥运会。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