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谈判专家》等

作者:佚名




  《谈判专家》
  钟道新 著 《收获》杂志
  
  作品简介:生活中的邢天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物,普通到几乎是个失败者。“二十年里,从外部看去他除过发表了几篇有关犯罪心理研究的文章。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外,几乎一事无成。”儿子的学费,房子的“月供”让靠工资过日子的邢天捉襟见肘。但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在二十年的闲置之后,邢天终于担任了公安局刑事侦察处心理侦察室的主任。从此,邢天一方面要和形形色色的罪犯斗智斗勇,一方面还要重新收拾自己破裂的家庭。邢天的本职工作就是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面对犯罪,描画心理图像。应付突发事件。在一次又一次的描画之后,邢天所看到的都是丑恶和罪行。都是金钱和贪婪的深渊。连他自己的婚姻失败也是笼罩在金钱和贪欲的阴影之下。这让他不能不深感于世道的龌龊,深感于这龌龊对人心的淹没,不能不深感于铲除对于淹没的无力。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天天和罪恶打交道的人。却保持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的情怀,一定要把自己对生命的尊重遍及天下万物;一定要坚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理想。作为一个擅长分析别人的专家,邢天对自己的处境看得格外分明。他知道自己注定了将要在理想中坎坷不平地生活。
  作品评论:作家李锐认为,钟道新擅长写知识型的人物,精彩的情节,简练的语言,机智的对话。丰富的知识信息,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直接而急迫的社会矛盾揭示,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钟氏对话”成了他独此一家的名片。在这部精彩的探案心理小说里。作者不但塑造了一位勇于献身的英雄。更表达了一种道德的理想和人生的激情。
  评论家阎晶明认为,《谈判专家》是一个人在和一群人进行斗争。小说核心人物邢天的职业。就是以口才见长的“谈判”,人物可以大张旗鼓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实质上也是钟道新本人为自己的叙述才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邢天从事的谈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洽谈、商讨甚或辩驳,他总是在生死时速之际出击,用语言的力量让绑架者、投毒者、谋杀者、抢劫者放下屠刀。俯首称臣。小说里的那些以生命为诅咒去达到目的的人,在生死一线的时刻。能不能被语言震慑,被“谈判”驯服。被谈判者感化,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选择。钟道新为自己找了一个具有极高难度的故事支点。他要接受读者苛刻的挑剔,他有这样的信心去组织故事、推进情节,可见其自信。
  评论家张颐武认为,这部作品是道新临终时的天鹅之歌,他把奇妙的情节、睿智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融为一炉。给这个时代以有力的表达。精致冷峻的语言,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让读者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感!他始终保持着对敏感生活层面和特殊题材领域的开拓,这使他的作品更具有原创性。也更引人入胜。
  
  《推拿》
  毕飞宇 著 《人民文学》杂志
  
  作品简介:王大夫与小孔勾勒着未来的蓝图:沙复明当上了老板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推拿师:小马暗恋着“嫂子”;金嫣舍生忘死地投入到一场由虚幻变成现实的爱情……每个人也都有痛苦的理由:王大夫因为经济危机迟迟不能娶小孔;沙复明与另一位老板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恩怨,他的爱情、健康都出现了亏空;金嫣所盼望的婚礼却是男朋友泰来所畏惧的;小马得不到“嫂子”,只好找“小姐”来填补空虚……明明是盲人,可他们却实实在在“看”着。他们关注内心。每个人的经历是那么不同。但因为盲目,所有经历中都有与健全人社会相抵抗的一段,这过程往往是艰难的。他们无法战胜他人的世界,只能战胜自己:沙复明付出健康的代价去获得通往成功之路的门票;都红放弃了本可以令她走红的音乐;小马童年时代就企图自杀;金嫣用各种婚礼的想象来填补空白……用刺穿表面的眼光打量这些失明的内心,看到的莫不是一种坚韧的东西——尊严。他们也关注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分成了两种——盲人的和非盲人的。在盲人世界里他们活得自如,爱恨情仇,一样也不少,由于相同的境遇,彼此之间是融洽的,却也世俗,照样有细细碎碎的不痛快;在非盲人的世界里,他们却是怯然的,不自信的。他们依然靠着健全的眼睛来判断、理解与接受世界。
  作品评论:评论家李敬泽认为,2008年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本土小说很有限,尤其是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很多作家面对现实生活的题材时总是找不到、进不去。而《推拿》中描述的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生活,细微而彻底,作者真正体会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部以很小的切口入手。对盲人独特的生活有透彻、全面的把握。这部小说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问题,所有人看了都会有所触动。
  评论家张莉认为,《推拿》讲述的是一群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尽管盲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障碍,但他们寻到了自己的明亮。他们爱,他们的爱是那么的令人心动:高大健壮的王大夫温存地体贴着他的爱人,他们看不到彼此的面庞。但他们的身体接触那么频繁,他们的语言那么体贴。他们相爱时的眼泪那么性感。触觉、听觉让恋爱中的人们更敏锐、更浪漫——当生活为他们关闭了一扇窗,他们为自己寻到另一个门。《推拿》使一群人的生活浮出了“地表”,这是毕飞宇对当代文学创作的贡献。
  编辑王甜认为,我所以为的,写盲人,写推拿师,一定会落脚在“触摸”上,就像我最初想到的——关于手的意象。可毕飞宇不是。他并没有大肆渲染盲人生活上的不便(文中的盲人们生活上的自如,有时我都看得紧张与纳闷了),没有拼命告诉他们的常态与健全人有什么不同——那都是我开始所说的令人羞愧的“健全人的眼光”。他笔下的盲人推拿师。其实和健全人是一样的——仅仅隔着一层玻璃纸。所有故事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但你感觉不到黑暗,只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人,仅仅是失去视力而已,其他的东西他们一样不缺,不管是好的、坏的、优美的、可恶的、快乐的、狼狈的……有的被放大,有的被缩小。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王朔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简介:风烛残年的北京老王,时隔三十多年后终于敞开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挚友方言的女儿咪咪方说出了她父亲生死的谜底。小说随着老王言不由衷、躲躲闪闪、矢口否认、百般诡辩而渐渐进入到隐秘的深处,由此揭开了一个人痛苦的内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小说从一个人的生死之迷开始叙述,展开了一个探寻的主题。围绕着“沮丧、自杀、崩溃、死亡、宗教、灵魂”等关键词,追求生命的意义、情感的价值。具有复杂生活的质感和碰触人心的温度。王朔似乎在回应两千年前屈原那绵绵不绝的《天问》,用一个人的生与死,演绎了生活与人生、死亡和不朽的大命题。王朔把这部小说看作《致女儿书》的续篇,即《致女儿书》内容的小说版本。他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乃是写给现实中失意的人们,最好是结过两次以上婚的。只有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