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5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作者:大 江




  有了雕版印刷的方法,比起手写抄书不知要方便了多少倍。但是,雕版印刷术终究有其局限性。元代人王祯就说过:“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农书·造活字印书法》)细细想来,一部书刻一次版,既耗费时日,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费用。如果是部头大、卷帙多的书,所需刻版的数量就更多,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针对雕版印刷的局限,古代先哲们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终于在北宋末年又发明了活字印刷的方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毕昇。
  毕昇,宋仁宗庆历年间人,其生平不详。《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的情况:庆历中,“布衣毕昇”发明了活板,其做法分三步:第一步,用胶泥作活字,一字一印,印很薄,用火烧硬;第二步,准备一块铁板,表面敷松蜡和纸灰,其上置一铁框,将烧硬的活字按要求排在框内。排好后,放在火上烘烤,以至松蜡熔化,使活字形成一个整体,并压平整;第三步,在活板上刷墨,进行印刷。这就是制活字、排版、印刷的全过程,这一套完整的印刷操作技术方法,一直影响到今天。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所用的材料是胶泥,所以被称为“泥活字”。在其后的元、明时期,又有了以锡为材料的锡活字、以木为材料的木活字、以铜为材料的铜活字和以铅为材料的铅活字等。从此,中国古代印刷迎来了一个很辉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