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期

开创性的雕版印刷

作者:大 江




  给中国图书带来开创性变化的是雕版印刷术。中国是雕版印刷以至活字印刷的诞生地。包括印刷术在内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灿烂的篇章。印刷术是何时发明的?众说纷纭,有东汉说、晋朝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其中持唐朝说的学者较多。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雕版术在隋到唐初这一时期诞生了。
  写本书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一是费时费力。《太平御览》卷六一九引桓潭《新论》说:“梁子与杨子林所写万卷,几至白首。”可见抄写者为完成一部书的制作,真正是“呕心沥血”。二是每抄一次只能生产一部书,根本无法批量生产。雕版印刷术打破了写本书的局限。
  
  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时期是五代。五代时,刻书在官府的推动下,以及民间各界凭借个人之力努力进行,印书事业得以蓬勃兴起。钱弘G826D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刻书人。他是吴越的国王,地位非同寻常;同时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仅出钱修寺庙,还以私人名义刻印过大量佛经,据说他刻印的佛经达几十万卷。冯道也是雕版印刷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冯道是五代时的大官僚,先后事五姓,气节丧尽,遭人鄙视。但他建议皇帝刻印“九经”,广颁天下。皇帝果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耗时23年完成了这项工作。《九经》的刻印,保存了中国文化,冯道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九经》是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最早由官府刻印的,其开创了官府或皇帝出面刻书之风,同时对后代重视以政府名义刻书以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