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期

第一讲 约会词(上)

作者:王兆鹏




  编者按:为使广大读者更系统、更全面地学习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我们计划分批邀请全国高校古典文学专业的名师们,到我们杂志来讲课。本期接受邀请前来讲演的,是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词学大师王兆鹏先生。下面就正式开始了。
  
  先讲约会词。这约会啊,在先民时代就有了。《诗经》里有约会的诗歌,大家能不能够想到哪一篇是写约会的?《静女》?对了!除了《静女》以外还有没有?《溱洧》?《溱洧》也是,也写到约会。这个《静女》呢,是比较典型的写约会。其实在《氓》里头,也写到约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为贸丝”,来和我约会,其实约会的目的是商量婚事——“来即我谋”的。我们还可以去追溯一下,中国古典诗歌里头,除《诗经》外,汉乐府民歌和唐诗里有没有写约会的诗篇?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全唐诗》,比较一下各个时期约会诗是怎么写的。唐以前,统称为先唐时期。先唐时期的约会,是男的约会女的呢,还是女的追求男的?从这里也可以考察社会风气和民俗的变迁,也可以看出伦理观念的变化,甚至可以看出妇女地位的变化。假如说在《全唐诗》里头没有这类约会的诗歌,那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这与唐代社会观念、社会风气有什么联系?这都是值得思考留意的问题。
  唐宋词中约会词比较多,这些约会词往往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而且一般都是用白描的手法,注意约会场景和细节的描写,甚至对男女双方的声态、口吻、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也—一加以描绘。
  下面就讲李煜的约会词《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请注意《菩萨蛮》的词牌是句句押韵。词有两种标点方式,一种是按押韵的原则来标点,就是凡属用韵的地方都用句号,不管它的文意如何,韵脚字全用句号。我这里就是这种标点法。因为它句句押韵,所以都是句号。另一种方式是按照词意来标点,所以经常有一些逗号、问号或感叹号。传统的标点方法,都是根据韵脚来标点。这两种标点方法,各有优劣长短。按照韵脚字来标点,一看就能够分辨它哪些是用韵,哪些不用韵。只要是句号,就全是用韵的。但在词意上,这样可能会造成理解的障碍。根据文意来标点,便于理解词意,但在形式上、用韵上又不太容易掌握。如果你用《菩萨蛮》这个词调来写词的话,可以先把这首词背下来,把它的平仄记下来,请特别注意它的用韵和换韵,上下两片有两个仄韵,两个平韵。“步”、“去”是仄韵,“阶”、“鞋”是平韵,下片也是一样的,这个“见”和“颤”是仄声韵,下面是两个平声韵。词的句式长短也要注意,这个词调是两个七字句再转换成两个五字句,七七五五句式,上下片都是一样的。我们欣赏词,也可以尝试写写词,不仅仅是阅读而已。《菩萨蛮》这个调子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句式比较整齐,相当于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八句,只是这里头有那么几句改用五言而已,大家尝试尝试。如果你们下节课能够用《菩萨蛮》写一首赞美咱们武大珞珈山的,可以给我看一看,或者写“元宵奇遇”也行啊。开始不要求意境的好坏,只要求能够把平仄用对,像造句一样把句子造出来,大体上把节奏和语感掌握好就不错了。写熟了以后再来追求一定的意境。
  说过形式以后,我们再来看李后主这首词的内容。这首词好像是一个独幕剧,非常有韵味。“花明月暗笼轻雾”,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舞台、一个背景。“花明”,是说花团锦簇,鲜艳夺目。“月暗”,这天晚上月亮刚刚出来,朦朦胧胧的,而且还笼罩着薄薄的轻雾。如果是舞台的话,最好放出烟雾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很优美的、若明若暗的一个舞台。我们可以想像是一个舞台,也可以想像是一个画面。读词就是要展开你的想像力,把语言符号还原成一种具体的形象、一种实在的场景,仅仅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不够的,需要把字词所蕴含的意象整合构建成一种具体的景象。“今宵好向郎边去”,这时候一位女主人公,一位靓妹,悄悄走上来了。她心里正满心欢喜,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个时候,正好跟情郎哥约会。“刬袜步香阶”,写她的动作。什么叫“刬袜”?“刬袜”就是光穿袜子没穿鞋。穿着鞋,特别是像现在这样子的高跟鞋,嘎吱嘎吱地响啊,容易被人发现。因为穿着鞋子怕被人发现,她就“手提金缕鞋”,把鞋子提在手上,静悄悄地去约会。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小品。如果用DV来拍摄这首词的话,可以别出心裁地设置背景,展现女子上台时的动作神态。“画堂南畔见”,画面再一转:画堂的南边,两人见面了。“一晌偎人颤”,一见面两人就拥抱。真是激动的心情颤抖的手!如果你要演小品的话,譬如元宵文艺晚会上,可以把这首词作为舞台的脚本表演一番。“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女孩子说:我出来一趟真不容易哟,今天晚上就“让你亲个够”。
  有场景,有故事性,更有戏剧性,而且这首词写的还是真实的故事。不仅是真实的故事,而且是李后主自己的故事。李后主先后有两位心爱的皇后,一位是大周后,一位是小周后,是姊妹俩。大周后在病重期间,小周后进宫陪伴,跟她姐夫就恋上了。这时候小周后才十五六岁,算是早恋。李煜这首词就写他和小周后结婚之前的一次约会。李后主太得意忘形,把自己的恋爱故事也现场直播出去,让他南唐的国民欣赏。当时没有电视台,有电视台的话一定会现场直播的。李后主迎娶小周后的婚礼,也非常隆重,当时整个南京城倾城出动,有人为了看得真切一些,竟爬到房顶上去,甚至发生了掉下来摔死人的悲剧。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里的一个场景。那里写一位美女出现,大家都争先恐后去看,有的上房揭瓦就为一睹芳容,那场景跟李后主结婚的场面差不多。看来中西方常常上演不谋而合的故事。这首词的细节描绘可以说是精致入微。在这么一首简短的词里头,竟能够演绎一个活灵活现的故事,刻画写一幕旖旎婉转的场景,他高超精炼的表现手法确实让我们佩服。
  我们再来看一首欧阳修的《南乡子》:
  
  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刬袜重来。半亸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
  
  宋代的男女,当时也是很浪漫的。这种场景,在武大珞珈山的树林里常见。宋代也是这种情形。这首词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们就可以领会欧阳修笔下的这个恋爱故事。“人人”,是宋代的流行语,一种亲昵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亲爱的”,就是daling。现在网络上不知道是什么称法,大概是“漂漂美眉”吧?“深点唇儿淡抹腮”,嘴唇上搽了唇彩,脸上抹了一点淡淡的胭脂。“花下相逢”,在花丛中两人碰见了,突然旁边来了人,“忙走怕人猜”,急忙跑开了。这就带有戏剧性。“走”是跑的意思。本来是来约会,看到别人来了,又怕人家看破,所以赶快就开溜了。这小女子有一点慌张忙乱,“遗下弓弓小绣鞋”,因为跑得太急,把绣鞋给跑丢了。由这一句,可以知道,北宋初年,女子已经开始裹脚了,以脚小为美。过了一会,“刬袜重来”,鞋子不是丢了吗?这个时候光穿袜子没穿鞋又羞答答的“重来”见面。作者又用一个特写镜头,写她的装束,“半亸乌云”,一个很时髦的发型,偏垂在一边,也叫堕马髻。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桓帝元嘉中,京师妇人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后面接着解释说:“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痕。堕马髻者,侧在一边。折腰步者,足不任体。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这是当时大权贵梁翼家的妇人发明的,京师翕然仿效,大概是一种极妖媚风流的打扮。看来到了宋代还在流行,我们联想这个典故,又足见出这个女子的娇媚模样儿。“金凤钗”,乌云上还别着个镀金的凤形钗子。见面了以后,“行笑行行”,一边走一边笑,一定是笑得吃吃的,“连抱得”啊,“相挨”,终于拥抱在一起了。“一向娇痴不下怀”,她撒娇发嗲起来:你看我的绣鞋都跑掉了,我怎么走路呀,你要抱我!愣是挂在情郎怀里不下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