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希腊艺术

作者:王纪潮




  1873年6月,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1890)在土耳其境内的希沙利克(Hissarlik)经过三年的艰苦发掘终于找到了特洛伊城。在出土的大量金器、青铜器面前,谢里曼毫不怀疑他发现了普里阿摩(Priam是特洛伊战争期间的特洛伊国王)的宝藏。此后该地的发掘者先后18次发现了财宝,但只有谢里曼的发现能够永垂不朽。原因就是他的发现使荷马史诗中的神话变成了信史(该遗址其实有9层,真正的特洛伊是在第6层,谢里曼发现的是要早于特洛伊地层1000年的第2层),故在一般介绍希腊文化的书中,谢里曼的形象非常正面,例如前些年三联书店出版影响较大的《神祗、坟墓、学者》一书,西拉拇在描写谢里曼时几近于崇拜。但是谢里曼用非法手段成为美国公民、用贿赂破坏印第安那州离婚法案的改革,最可恶的是在其成名作《普里阿摩的珍宝》一书中夹杂假材料等等,这些劣迹多数人并不知道。“海因里希·谢里曼是学者还是恶棍?”这是约翰·格里菲斯·佩德利(John Griffiths Pedley)在《希腊艺术与考古学》(Greek Art and Archaeology,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0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讨论的问题之一,在通俗性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读物中还很少有这样的写法。
  
  一
  
  介绍古代希腊文化书籍的作者常有两类,一类是学者,像德国的温克尔曼(J.J.Winckelmann 1717-1768)、瑞典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等人,他们虽然也利用考古材料,但主要依据文献,重点在研究描述希腊人的艺术、思想和精神方面,文采也不错。英国著名的希腊史学者格罗特(George Grote,1794-1871)从没有到过希腊,却有十二卷本的希腊史问世。一类是考古学家,像英国的伊文思(Arthur J.Evans,1851-1941)、美国的安妮·波依德(Harriet AnnBoyd,1871-1945)等人,他们的著作比较专门,重点则在遗址类型、器物演变关系、城市和宗教建筑的发展规律。对多数读者来说,考古器物的类型排队和神庙建筑的演变形式仍然是乏味的东西。如前几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套“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其中《会说话的希腊石头》一书非常不错,作者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古典课程的麦克金德里克(Paul L.MacKendrick,1914-1998),他按照古典考古学的发展线索来讲希腊文化,声称“书的重点是考古发现史,而非艺术鉴赏。”(麦克金德里克:《会说话的希腊石头》,晏绍祥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页)因此他在书中选择考古材料的标准是以能说明社会问题为据,不考虑作品的艺术性,一般人读起来也就比较枯燥,而且在八十年代的修订本中,最新的考古发现他又不收录,这样趣味性就差了许多。
  佩德利的《希腊艺术与考古学》在描述希腊人的精神和艺术时仍以考古材料的艺术性为主,对艺术品的描述也非常细致,像麦克金德里克认为与考古关系不大而放弃的“掷铁饼者”等一些重要的艺术作品他仍然予以介绍。尤其是在叙述古代希腊艺术的发展脉络时,尽量采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该书第三版出版于2002年,如书中最新的考古材料是2001年在卡利姆诺斯岛(Kalymnos)出土的37尊希腊化时期的雕像(《希腊艺术与考古学》,第20页,下引该书仅注页码),而2000年在锡拉岛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前640年)的大理石女性立像,已经有详细的讨论。(第148页)又如,被西方考古学界视为二十世纪的十大考古发现、堪与“死海古卷”、“埃及图坦卡蒙王陵”等比肩的乌鲁布伦(Uluburun)沉船(1984年在土耳其乌鲁布伦海岸附近发现公元前1316-1305左右的沉船,船上载有20吨人工制品。其中有铜锭、锡锭、玻璃、象牙制品、金银器、青铜器和武器。黄金、刀剑和生活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埃及奈费尔提蒂王后[Nefertiti]的印章等珍贵文物。经过十多年完成整理后,现成为土耳其的博德鲁姆[Bodrum]水下考古学博物馆),在近年国内出版的许多有关希腊文化的书籍都很少有介绍,佩氏此书却高度评价这项发现,认为只有“线形文字B”才可与之媲美。(第63页)介绍最新的考古发现只是佩氏书中的优点之一,我比较喜欢的还是该书在利用考古材料解读希腊社会的同时,将存在的问题告诉读者。上面提到有关谢里曼的争论只是书中设置“争论和焦点”栏目中的一个,该问题如何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近些年来西方考古学史的研究从线性到多元的一种变化。
  在早先介绍希腊文化的书籍中,学者们的困境是如何在格罗特怀疑史前考古材料的精神与温克尔曼利用考古材料复原古代社会为优先原则之间把握平衡。以田野发掘为主的现代考古学兴起后,对以希腊罗马艺术品为研究对象的古典考古学产生了冲击,研究者们也越来越关注作品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如作品本身的创作意图、古人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图像、古代观众面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如何解释古人投入公共资金进行神庙建筑的装饰等问题。但如何避免现代考古学将考古材料的碎片化和古典考古学将文物的泛艺术化是多数学者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佩氏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古典考古学的教授,《希腊艺术与考古学》实际上是他在开了三十多年希腊考古学导论的基础上完成的。他本人除了有教学经历之外,还在意大利、土耳其和叙利亚有田野发掘的实践,这样的背景使他很熟稔地利用考古材料做复原希腊古代社会的工作。他本人声称,该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希腊艺术的介绍,给读者提供希腊文化发展的顺序和框架,以“进一步充分来了解希腊人的想法和他们最真切关注的事物。”(第23页)作者的旨趣是以希腊人的眼光来描述文化,尽量放弃主观想象,这和国内以揭示社会规律而自得的文化读物有所不同。
  作者自己讲,他希望向初学者展现希腊考古学中最为辉煌的片段,他在每一章开头的部分是有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从第一至第三章,早期希腊和青铜时代希腊的艺术与考古学是按地域介绍,讨论焦点依次为克里特岛、基克拉泽斯群岛、希腊大陆和特洛伊。其余各章则以文物的种类(建筑、雕塑、壁画和陶器)。我读过的感觉是,这些与其他介绍希腊文化的西方书籍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真正有意思的就是他每章之后“争论和焦点”与“文化和社会”这两个栏目。我想这可能正是由于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学术的发展,使他在教学中需要经常面对而又难有一致答案所致,这种不确定性恰好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
  
  佩德利书中的“争论和焦点”与“文化和社会”篇幅都不大,但提出的问题却往往超出了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的范围。比如非常有名的帕特农神庙里面的56件石雕在十九世纪被英国的埃尔金爵士(Thomas Bruce Elgin,1811~1863)买给了大英博物馆,当时许可此事的是控制希腊的土耳其当局,现在埃尔金大理石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