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再谈关汉卿的年代




  ——与冯沅君女士书

  冯沅君女士在她的《古剧四考》(《燕京学报》二十期)的一条小 注里,提及我的《读曲小记》。我说汉卿曾做《大德歌》,大德是元成 宗的年号(1297—1307),已在金亡之后近七十年了,所以旧说关汉卿 是金朝遗民,金亡不仕,是不可信的。沅君用《古今说海》的《金志》 来说“大德”是金时和尚的尊称,不是年号。她因此更相信关汉卿是金 人。我写此信答她。(适之)
  沅君:
  收到《燕京学报》二十期,就被人借去了,所以不曾写信给你。今 天重读你的《古剧四考》,我想写短信给你。
  和尚称“大德”,唐、宋早已有了(例如《唐文粹》卷六十二有白 居易的《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塔碑》,又有许尧佐的《庐山东 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师碑》)。你不必到《大金国志》去找(《金志》不 是全书。有广雅书局版刻的全本)。
  《大德歌》与《大德乐》之因年代得名,毫无可疑。《庆元贞》也
  是因为元贞年号来的。《庆宣和》也是因北宋年号来的,都无可疑。你 试翻看天一阁钞本的《录鬼簿》的贾仲名吊词,就可以知道元贞(1295
  —1297)、大德(1297—1307)的时期是曲家公认为“唐虞之世”的!
  赵公辅下“元贞大德乾元象,宏文开┅┅” 赵子祥下“一时人物出元贞,击壤讴歌贺太平。” 狄君原下“元贞大德秀华夷。┅┅” 李时中下“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粱梦》。┅┅”
  顾仲清下“唐虞之世庆元贞。” 张国宾下“教坊总管喜时丰,斗米三钱大德中。┅┅” 花李郎下“乐府词章性,传奇么末情,考(都)兴在大德元贞。” 元贞大德(1295—1307)颇像英国的伊里沙伯时代,正如诗史上有
  建安、正始,又有元和、长庆也。故《庆元贞》、《大德歌》、《大德 乐》的因年号得名,都是平常自然的事,毫不足怪。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题为“杭州景”,而开口就唱: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这岂是亡金遗老的口气吗?况且此曲写杭州“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 人烟凑集,百千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这也不是杭州 新破时的情形。临安破在 1276 年,去金亡(1234)已四十多年了。故说 关汉卿生于金末,或无大问题。若说他是金朝的太医院尹,国亡不仕, 那就非抹煞《南昌一枝花》和《大德歌》诸曲不可。
  说汉卿是金“遗民”者,只有二人:一为杨铁崖,一为作《青楼集 序》的朱经,他们都是元末明初的人,都不足为凭。

  关汉卿的死年,至早不得在 1300 年以前。故他的生年约当 1230,至 早亦不得过 1220,金亡时他不过三四岁或十三四岁的小孩而已。
  杜善夫(仁杰)确是金朝遗老,其年辈与元遗山相等,而享高年, 元人文集中称为“止轩”者是也。他的“庄家不识勾栏”一曲,可知其 时勾栏中戏剧久已成立。最可注意者,杜善夫此曲中已说到“前截儿院 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的戏名,而刘耍和是红字李二和 花李郎的岳丈。
  大概元剧起于行院之中,《辍耕录》廿五所谓“教坊色长魏、武、 刘三人鼎新编辑,┅┅至今乐人皆宗之”者,就是说这三人始创(“鼎 新”即是“革故鼎新”,用《易》卦本义,今言就是“革命”)这新式 的戏剧。初时都称“院本”,后来士人为之,始称“杂剧”,以别于行 院之本。
  我颇疑心刘耍和可能即是魏、武、刘三人中之“刘色长”。其“鼎 新”时代大约在至元(1246—1294)时代。到了元贞、大德时代,关、 马诸人始为教坊写剧,就开了一个戏剧史上的“唐虞之世”。马致远、 李时中与刘耍和的两个女婿合作《黄粱梦》,而贾仲名歌颂为“四高贤 合捻《黄粱梦》”,可见当时人并不嫌院本之低微下贱(因为当时的士 人阶级也就很够低微下贱了)。
  若此说大致不错,则最早的杂剧(院本)大概是那些无名氏的作品。
  关汉卿的许多杂剧之中,也许有许多是改削教坊院本的。 关汉卿生平一事,本与你的《四考》都无关,因为你加了那条小注,
  所以我写这信和你讨论,并略述我的“元剧起原说”,请你和侃如指教。
  匆匆问双安
  适之 1937.3.6 夜
  (原载《文学年报》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