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从数量上看, 仅清编《全唐诗》所录,就有近五万首诗歌,二千三百多位诗人,其中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大诗人。
  唐诗的选本很多。从唐代开始,当朝诗选集如《国秀集》、《河岳英灵 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极玄集》、《唐诗类选》等,就不 下十几种。此后,宋、元、明、清出唐诗选本也多达几十种。近代最流行的 选本当推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作为“家塾课本”,俗称“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世人皆以此书为验。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各种唐诗选本更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有三百首、六百首、千 首、万首┅┅不胜枚举。这些选本都为唐诗向大众的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代对唐诗的研究也极为重视,研究成果多包含在各选本的注解之中, 还有序言、集论、诗评、诗论等,内容涉及源流、诗法、句法、格律等等诸 方面,还有对唐诗的赏析、品评和相关知识的介绍。直到“五四”以后撰写 白话文学史,才始对唐诗的神理意趣,对主要的作家作品、诗人生平等进行 较为系统的考索、分析和论证。但本世纪前半叶的研究成果主要为考证作家 作品的源流和史实为主。建国后,50 年代开始以马列主 义的观点和方法,整理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学遗产,陆续出版了十数种中国文 学史,对唐诗研究也兴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其主要成果集中在人民文学出 版社编辑出版的《唐诗研究论文集》中。1962 年,为纪念杜甫诞辰 1250 周 年、李白逝世 1200 周年曾涌现了一批深入研究李杜的好文章。中华书局还编辑出版了《李白研究论文集》、《杜甫研究论文集》多本。
  改革开放以后,在老一辈专家、学者传帮带之下,又涌现出一大批新生 力量,形成了老中青齐上阵的大好形势,对唐诗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 都有长足的进步。大家以全新的审美视觉,对唐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 多侧面的审视与研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唐诗研究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分歧已在各种文学史和一些唐诗选“前言”中露出端倪。继而开展了关于唐诗兴盛原因和“盛唐 气象”的讨论;边塞诗的讨论;《长恨歌》的主题以及李、杨爱情问题的讨 论;还有对《蜀道难》诗寓意的不同理解等等。二十年来,由于思想的解放, 视野的拓宽,学术界异常活跃。大家本着学术民主,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的 原则,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更加可喜的是 1982 年还成立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负责组织学术讨 论会,进行学术交流,办好会刊《唐代文学论丛》等等。
  但是,多年来唐诗的研究成果散落在全国的各学术刊物、文艺刊物以及 大学学报之上,个人专集、专著倒也不少,但尚未有全国性的有代表性、权 威性的唐诗研究论著出版。为弥补此等缺憾,本着为唐诗研究者爱好者提供 一个权威读本的愿望,编选者颇费搜索之苦。加之本书体例要求雅俗共赏, 又要求尽量涵盖唐诗的诸多方面,但篇幅又有限制,为此,不少的名家大作 遗漏甚多,被选录的名家解读文章也大都没有事前征得作者同意,在此深表 歉意。
  本书大体编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唐诗的总体评价。按明人高棅的《唐诗品汇》划分的初、盛、中、晚唐四个阶段分而述之。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颗巨星,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世称“双子星座”。第二、第三部分分别是关于诗人李杜及其诗 作的研究著述。
  边塞诗、山水诗是盛唐诗坛的两大主要流派。第四部分是关于边塞诗、 山水诗名家名作的研究著述,主要是对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 物及其作品的评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的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传唱不止。第五部分即是关于白居易及其名作的解读。
  第六部分是对唐代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的解读赏析。 最后,第七部分是关于唐诗的格律、诗的体裁形式及有关唐诗知识的方方面面,可作唐诗入门之必读。
  唐朝历时 289 年,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社会最有光彩的时代,是封建社 会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唐诗唱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所谓“唐诗无讳避”(宋人洪迈语),说明诗人的个性解放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所以他们得以放 开视野,引吭高歌。他们以宏伟豪迈的浪漫气质唱出爽朗高亢的响亮歌声; 他们描绘绚丽多彩的山水风光,令人心醉神迷;他们豪气纵横,尽抒雄浑遒 劲的边塞情怀;即使是晚唐的浅唱低吟也使人情牵梦绕。唐诗内涵丰富,有 很强的时代感。论内容,有无比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论形式,有多彩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其风貌,绮丽繁富,藻彩缤纷;其韵致,晶莹如山泉,澎湃如 海涛。总之,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取之不尽的宝藏。唐诗所具有的丰富的 审美容量,它的巨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不断被人们进一步发现和认识,唐诗的研究领域也会不断被扩展,我们祝 愿唐诗研究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今天,当广大读者以各自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来欣赏唐诗的时候,希望以本书所选的名家解读作为您的良师益友。对于有兴趣或有志于参与研究唐诗 的朋友,本书或能为您提供一个小小的资料库。
  如此编选一部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的名家对唐诗的解读,以供雅俗共赏,这还是一次新的尝试,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教。

  选编者
  1998 年 10 月 30 日 于北京方土书斋